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七律 蝉逐热浪高及鉴赏_蝉鸣诗歌七律

炎夏林深暑气飘,

蝉声渐起韵如潮。

身依高树迎阳立,

翅逐热浪奋力摇。

似诉流年添别绪,

犹吟盛世唱今朝。

喧嚣唱罢秋将至,

隐迹藏形待翌韶。

鉴赏

1. 首联:“炎夏林深暑气飘,蝉声渐起韵如潮”,描绘出炎炎夏日,树林深处暑气飘荡的背景。紧接着,“蝉声渐起”,由景入声,以“韵如潮”形象地写出蝉声的密集与宏大,如同潮水一般扑面而来,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热烈且喧闹的氛围,点明了时间与环境,引出下文对蝉的描写。

2. 颔联:“身依高树迎阳立,翅逐热浪奋力摇”,此联聚焦于蝉本身。“身依高树”描绘出蝉所处的位置,高高在上,依附着大树,“迎阳立”进一步展现蝉直面烈日的姿态,凸显其不畏炎热的特性。“翅逐热浪奋力摇”则生动地刻画了蝉在热浪中奋力振动翅膀的画面,仿佛它在与热浪抗争,又似在热浪中追逐,呼应诗题“蝉逐热浪高”,从蝉的姿态与动作,体现出其坚韧与执着。

3. 颈联:“似诉流年添别绪,犹吟盛世唱今朝”,诗人赋予蝉以情感。“似诉流年”,仿佛蝉在声声鸣叫中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流露出一种对岁月的感慨,增添了别绪愁情。而“犹吟盛世唱今朝”又一转,让蝉歌颂起当下的盛世,在对时光的喟叹与对当下的赞美中,使蝉的形象更具深度,也借蝉之声,抒发了诗人对时代的复杂情感。

4. 尾联:“喧嚣唱罢秋将至,隐迹藏形待翌韶”,随着蝉在炎炎夏日的喧嚣吟唱,秋天即将来临,此时蝉便“隐迹藏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它并非永远消逝,而是等待着来年美好的时光再次出现。此联在描绘蝉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也蕴含着一种生命的循环与希望,暗示无论经历怎样的繁华与喧嚣,都有蛰伏与重生,给人以启迪。

整首诗以唐诗风格创作,格律严谨,通过对蝉在炎夏中活动与鸣声的描写,借物抒情,既展现了蝉的坚韧、执着,又借蝉之声抒发对时光、时代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相关文章

正反妙镜

想必读者还记得,《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有这样的情节:贾瑞被王熙凤所迷而难以自持时,跛足道人出现了,他借给贾瑞一面宝镜,嘱咐他要看反面的骷髅不要看正面。道人本想以骷髅“...

「诗词考辩」早朝大明宫王维、岑参、杜甫谁的和诗最好?

至德二年一个寻常早朝,曾为玄宗拟传位诏书的中书舍人(相当于国办主任)贾至心血来潮,给朝廷两省官员们写了一首诗。盛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位诗人皆有和诗。谁写的最好呢?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伯仲。 首先从诗...

杜甫写给妻子的一首情诗,无一爱字,却是我读过最深情的诗

杜甫是唐朝的“诗圣”,也是一代“情圣”,他和发妻做到了真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有人说杜甫是因为贫穷,所以才那么专一,但其实也并非如此,唐宋又穷又花心的诗人不在少数。例如柳永也很落魄,但他一生红颜无数;还...

杜甫晚年在夔州,写了一组诗,被后人誉为“人间绝响”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十六岁的杜甫在夔州待了两年,他是从四川出发准备出三峡然后北上回洛阳的,却因为时局的动荡,只能暂时羁留于此。夔州与杜甫,好像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相遇,他并不打算在此停留,当然也不...

抄书打卡第65天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今天,我抄写的是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并称“李杜”。原文绝句...

杜甫最温柔的30句诗词,春风花草,空谷佳人,直抵人心!

在许多人眼中,杜甫是一个严肃的儒者,他关心家国,怜悯贫者。一人有千面,杜甫也有温柔的一面。事实上,杜甫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他也会写美人诗,他也热爱田园,他的笔下,也曾有过温暖和柔情。诗词君分享杜甫3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