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正反妙镜

booxun3个月前 (06-29)知识百科20

想必读者还记得,《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有这样的情节:贾瑞被王熙凤所迷而难以自持时,跛足道人出现了,他借给贾瑞一面宝镜,嘱咐他要看反面的骷髅不要看正面。道人本想以骷髅“专治邪思妄动”之症,但贾瑞受逆反心理驱使偏要看凤姐在里面招手的正面,结果魂不守舍,意淫而亡。作者借骷髅这一形象符号告诫世人不要颠倒妄想,以假为真。《红楼梦》“风月宝鉴”这一主题,就此借人借事隐晦地呈现出来。

先说王熙凤,她的形象被定格于镜子的两面。正面是摄人魂魄的外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恍若神妃仙子”。反面是毒如蛇蝎的心肠。如她的仆人兴儿所说“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用如今的话说属于人格分裂的二重性格。一阴一阳之谓道。风月宝鉴正反、虚实的两面互为映衬,合而为一,不断延伸并深化主题。

再说刘姥姥。进大观园“打抽丰”的时候,她看到的贾府何等富丽堂皇,要讨好的主人王熙凤何等光彩照人。然而,日中则昃,盛极必衰。待到贾府被抄、大厦倾覆时,王熙凤却沦为阶下囚。大观园中的一切都如梦如幻一般消逝了。

刘姥姥也如一面镜子。一方面,她不惮于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甘愿承受因卑微如草芥必然要受到的奚落与嘲弄;另一方面,当孤苦伶仃的巧姐无助之时,她毅然以老迈之躯去搭救。鲁迅先生称其为“古今第一奇女子”,这个“奇”不仅有出于对刘姥姥行止的称赏,恐怕还暗含这两家人命运奇诡反转的因素——当年的大小姐下嫁给了贫儿,“主人”反倒要接受要饭者的“反哺”。沾着“王”家关系的两家此时“门当户对”了。奇不奇呢?世事弄人。世间的福祸、荣辱、贫富都只不过是镜中花而已。这洞见了风月宝鉴的玄妙、《红楼梦》主旨的高妙。

鉴即镜。镜能清晰地照物,因此庄子以镜比喻至人的用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就是任物来去而不滞留。这与六祖慧能的四句偈异曲同工。

镜有正反两面。纷繁万千世人事,从某一角度看均有正反面。正面还需要借助反面而推动,这就是《老子》所谓“反者道之动”的道理。懂得此道,不妨反弹琵琶。如写作中就常见为了烘托正面人物形象运用反衬之法。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中以变节的李陵反衬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气节,通过侧面为苏武立传,起到了正面批判李陵的功效。有时正面教益,反倒不如反面的教训更能让人清醒。如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就是借助正反两方面因果效应的故事警醒世人。

明了镜正反两面的绝妙,就要在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跳出本位立场的局限,学会从反面、多角度地冷静思考问题,善用并转化反面的甚至是阴暗面的因素,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来源:《阅读时代》2023年第11期

作者:谭振江 (本文系原创首发)

编辑:潘茜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和孩子一起读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和孩子一起读诗23十月星期一秋风起兮白云飞,秋天正是读诗天~央广新闻公号和娱乐广播《睡前故事》节目共同推出一档新栏目——和孩子一起读诗。每天一首诗词,让孩子的枕边有更辽阔的世界~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

李荣浩新歌4秒!史上最短华语流行歌《贝贝》令全场惊艳

李荣浩新歌只有4秒!这究竟是什么情况?近日,李荣浩新专辑发布,最后一首歌《贝贝》竟然只有4秒,整首歌只唱了一句“贝贝”。网友纷纷晒出听后感表示:“我以为自己断网了,断了WiFi用数据,看着已经加载好了...

杜甫最温柔的30句诗词,春风花草,空谷佳人,直抵人心

在许多人眼中,杜甫是一个严肃的儒者,他关心家国,怜悯贫者。一人有千面,杜甫也有温柔的一面。事实上,杜甫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他也会写美人诗,他也热爱田园,他的笔下,也曾有过温暖和柔情。诗词君分享杜甫30句...

「诗词考辩」早朝大明宫王维、岑参、杜甫谁的和诗最好?

至德二年一个寻常早朝,曾为玄宗拟传位诏书的中书舍人(相当于国办主任)贾至心血来潮,给朝廷两省官员们写了一首诗。盛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位诗人皆有和诗。谁写的最好呢?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伯仲。 首先从诗...

七绝十首-中秋吟

其一皎洁冰轮挂碧苍,江山万里尽豪光。抛亲离梓打工族,今夜无眠思故乡。其二中秋入夜感微凉,浊酒三杯念故乡。月亮依然还那月,儿郎已变白须郎。其三年年佳节共婵娟,岁岁中秋望月圆。客子乡愁三百六,无如今夜更缠...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些借重阳节写情的优秀诗词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节日素有登高祭祖、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人们借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以重阳节为题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