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考辩」早朝大明宫王维、岑参、杜甫谁的和诗最好?
至德二年一个寻常早朝,曾为玄宗拟传位诏书的中书舍人(相当于国办主任)贾至心血来潮,给朝廷两省官员们写了一首诗。盛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位诗人皆有和诗。谁写的最好呢?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伯仲。
首先从诗的内容角度来看,三首皆有警句,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岑参“金阙晓钟开万户 玉阶仙仗拥千官”,老杜的“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都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再从和诗与原唱的内容相关程度来看,王维的“香烟欲傍衮龙浮”将“衣冠身惹御炉香”的朝臣视角切换为君王视角,“佩声归向凤池头”与“共沐恩波凤池上”同样是这个道理。岑参则将原唱的“禁城春色晓苍苍”细化表现为“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莺啭句也照应了“百啭流莺绕建章”,还有颈联的“花迎剑佩星初落”更把“剑佩声随玉墀步”进行了艺术处理。相比之下,杜甫的和诗就有点“跑题”了,“日暖”不够寒,“燕雀高”不够早,“朝罢”出现的有点早,省略了上朝过程。再从选集看古人观点,三首和诗中《唐诗三百首》唯独没有选杜甫这一首可见端倪。
再从和诗的形式上看,三家都没有次韵,依韵和用同部韵。但是贾至这首七律,是一首变体七律,是一首折腰体,在尾联的出句“共沐恩波凤池上”和颈联的对句“衣冠身惹御炉香”失粘,这这是用了尾联折腰。三首和诗中只有王维采用了折腰体的形式,而且同样是尾联折腰,“香烟欲傍衮龙浮”和“朝罢须裁五色诏”失粘。
单从三首诗来看都是佳作,但如果从和诗的标准而言,王维的和诗综合形式和内容要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