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王子午鼎释读纠错(王子午鼎铭)

booxun1个月前 (08-16)知识百科5

近日,我关注了公众号《淇上》,因为他发表南阳有关的青铜器及铭文。

前几天,我读到他发表的:老家南阳-之-淅川篇--王子午鼎;

我大受震撼,因为上面的金文带有明显的越国风格,显示了吴越楚在上古的相互影响。其中大部分字的构件与中原金文相同,但细节不同,至少30%难以辨识。

而且,从前人的释读结果来看,能够验证我的一些理论和疑惑,但也发现了一些错误的释读。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先讲一讲我对释读提出的更正意见。

前人的释读:

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作尊逦鼎,用享以孝于我皇祖文考,用祈眉寿,弘龚胡屖,畏其趩趩。敬厥盟祀,永受其福。余丕敬不差,惠于政德,惄于威仪,阑阑兽兽。令尹子庚,殹民止所极,万年无期,子孙是制。(倗止逦阩)

我的修订:

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作(13)鼎,用享以孝于我皇祖文考,用祈眉寿,(11)(12)⑨,畏翼翼敬厥盟祀,永受其福。余丕敬不差,惠于政德,②于威仪,阑阑兽兽。令尹子庚,④民⑤所⑥,万年无③,子孙是制。(倗止①阩)

附注:

①淄:铭文写作:辵淄。先前的专家(社科院考古所)释读为:逦(辵鬲),不确。

但需要提一下,铭文中两处淄,写法略有不同,一个有水,一个无水。

②淑:铭文写作:弔+心。古文字界一般释读为:惄(叔+心)。

这从文字学本身来说,是没错;但放在句子中,就错了。

惄=忧、愁,这在诗经中都是常见的通假。放在本铭文中,惄于威仪?你逗我吧!应释读为:淑。虽然都是叔(弔)旁,但这个是褒义词。淑于威仪=威仪贤淑,文质彬彬。

③諆:铭文就写作諆,从言。但先前专家释读为:期。

固然,可以通假,放在文句中,似乎也通顺:万年无期。

但是,諆有欺骗、违背之义。也即,諆=欺。万年无諆=万年无欺=万年不改变。岂不是更能符合祈求上天祝愿的意思?

何况,万年虽久,但也有期。何必再加无期二字?

④医:铭文写作:殹。以前专家释读为:殹。这本身没错,但忽略了医-殹-翳之间的古今演变和通假关系,这在最近破译的《昆仑石刻》中就有体现,秦国的这个医官是世袭的贵族,家族标记就是翳。具体分析,见:

翳父鼎出土地点很重要;

昆仑石刻缺字翳的补全;

直觉高于统计学知识;

简言之,匸=洞穴,古代的病房。矢=大=病人。羽=身份的象征,巫医。匕-刀-殳=工具。这个字不断演化,都没有摆脱最初的意思:医生拿着工具给病人看病。

⑤之:铭文写作之,但之前专家释读为止。明显释读错误,因为这篇铭文中止-之对立,都出现过。


⑥亟:铭文写作亟,但先前的专家释读为极。应为通假错误。原文意思是救民于水火。这是亟需之义,不是极刑、极端之义。因此,取本字亟就行。

⑦掑:原文写作:其丮。之前的专家释读为其。这是错误的。丮类似手旁,是动作,这个词是动词。在古文字演变中,丮-手相似,经常混同演变。掑从手,在现代仍有勇敢、坚持之义。这放在铭文中,畏掑=敬畏+坚持,非常妥帖。反而其字无法解释。

⑧翼翼:原文写作趩趩。先前专家释读为趩趩。这本身没错。但在句子中不通顺。趩趩,现代指的是行走迟疑,踌躇,犹豫不决。但在铭文中,意思却截然相反,是褒义词,指的是敬重神明,持之以恒,毫不迟疑。

在诗经中,翼翼=超然,很常用。放在铭文中,非常通顺,都是褒义词。

⑨息:铭文写作犀(屖),以前专家释读为屖,都没错。但放在句子中,就不对了。在句子中,指的是停息休息之义。在诗经中,经常写作:迟(遟)。例如,

诗经第138篇《衡门》:

  1.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2.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3.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其中,栖迟=栖息。这是以往经学家的释读错误,只不过由来已久。在这篇铭文中,也误认为:迟=息。其实,在诗经中,迟=辛苦劳作,栖迟=栖+迟→栖。只是一对反义词的取单向,犹如:好歹,生死,黑白。见注经分析:诗经138衡门押韵、注释、古音、今韵;

诗经第205篇《北山》:

  1.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2.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3.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4.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5.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6.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其中,栖迟=栖息+劳作。vs 偃仰=俯+仰。由此可以反证上文《衡门》一诗中,前辈经学家的误解。见我的注经分析:诗经205-2北山注释2;

在本铭文中,遵从了先秦经学家对诗经的理解,误以为:迟=息。因此,我将其通假为息。

⑩长:铭文写作韔,指的是弓囊。先前的专家释读为:弘。这是错的。他们只看到了弓旁,没看到卣旁。

甲骨文卣,画的是酒囊,就是游牧民族的酒囊,一直到元朝都流行,现代仍然有,就演变为扁壶。

在本铭文中,韔字写作:卣+弓,表义具体,不含混。

但放在句子中,韔不对,而是通假长。指的是长久之义,形容词。

(11)宠:铭文写作:龙+祝+廾。之前专家释读为:龚(龙+廾),这从文字学上没错,但放在句子中就不对。

龚在这里指的是上天的恩赐,而龚现代无此义,更要命的是,龚从廾,这个廾=共=供,指的是凡人对上天的供养,这就与文句要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了。

凡人先供奉神明,然后祈求神明的保佑。这是一种双向的事情。在本铭文中,这个龚字就不能解释为凡人供奉神明,而应解释为神明赐福给凡人。

因此,这个龚字应该通假为:宠。从龙,古音dong。发生了d→ch辅音腭化。

合起来:长宠何息?=长宠不息。

但古代最常用的是:隆宠。只不过,卣+弓=韔=长,与隆的关系不大。

看来,只是作者的选词不同,选择:长宠,而非:隆宠。

(12)弗:原文写作:害夫。在金文中,害夫=胡,这种通假很常见。放在铭文中,也符合。何息?=怎会停息?

但是,我认为,通假为否定词:弗,更为合理,因为:

夫古音bu,类似不的现代读音。

害从古,古从甲,古音cu,虽然与胡-何同音,但疑问句在铭文中不搭,这几句话都是祈求上天赐福,期望得到肯定的回答,而不是反问上天。

弗字存在i o二象性,古音bui。与不同音。

夫-弗,现代仍然同音,fu。

放在句子中,弗息=不息。是常见的搭配。

(13)彝:铭文写作彝,很确定,但之前专家释读为:尊。匪夷所思。

相关文章

繁体竖版非删版《三言二拍》搞出来了,快来看啊!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都属于讽刺类的短篇小说,被后人合称“三言二拍”,由于内容中有些“不可描述”的描述,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数被XX。此次排...

落落续句诗: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

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上联:滴滴椿萱泪上联:今朝别去乡关月上联:月圆人聚散下联:黄花篱外寂寂开,云里雁徘徊,今宵同看乡关月,月满楼台·——抛砖引玉、落落诗词原创——七绝...

七绝十首-中秋吟

其一皎洁冰轮挂碧苍,江山万里尽豪光。抛亲离梓打工族,今夜无眠思故乡。其二中秋入夜感微凉,浊酒三杯念故乡。月亮依然还那月,儿郎已变白须郎。其三年年佳节共婵娟,岁岁中秋望月圆。客子乡愁三百六,无如今夜更缠...

唐诗品鉴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 《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古代的风俗,是要登高祈福,思念亲人的。这一天...

《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唐代: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原句】江碧鸟逾白江(江水)碧(碧绿)鸟(飞鸟)逾(更加)白(洁白)*注:逾白 = 更加洁白*【原句】山青花欲燃山(山峦)青(青翠...

《绝句二首其一》 - 杜甫 - 唐

《绝句》。《绝句二首·其一》--杜甫-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