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天天都在用这个字,你可能连它的读音和写法都弄错了

booxun1个月前 (08-04)知识百科3

在汉字圈,有一个字,曾经非常流行,一露面就以相当惊人的速度蹿红,几乎全国的网友都安排上了,流传得相当之广。

当年,它是毫无争议的年度热词之一,这个字就是——怼。

这个字,不能说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脑子里响起的读音都是三声「duǐ」,少部分人会读成四声「duì」。

「怼」究竟是读三声还是四声,或者是个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

《现代汉语词典》中「怼」的读音只有一个,是四声:duì。

这是小编要证明的错误之一,大部分人都把「怼」字的读音搞错了。

但是,今天小编要说的重点并不是「怼」的读音错误,小编想说的是另一个,更加颠覆大家认知的一个知识点:

我们现在常说的「duǐ」根本就不是这个字!

大家平常说到的「duǐ」,是表示语言上的攻击、顶撞、对峙或者是反驳的意思。

而在《说文解字》中「怼」的含义很单一,就是怨恨的意思,「怼,怨也」。

可以组词为怨怼、愠怼、怼怒,这些词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一听就挺文言的,是很书面化的表达,除了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现在几乎很少有人使用。

怼字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单独使用,“怼”的复音词形式出现,最先开始的是"怨怼"。最早见于《淮南子》:“圣人处之,不为愁?怨怼,而不是其所以自乐也。”

而且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可以看到,它的古今义是一致的,一直都是表示怨恨,并没有延伸出别的用法来。

这显然跟大家平常使用的意思不一样。

大家平常说的「duǐ」,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chéng,同「朾」,是撞击的意思。

另一个读音就是:「duǐ」,本意是表示排和推这种动作,引申出来就有拒斥、反驳的意思,这才是我们今天说的「duǐ」。

其实还有一个证据也可以证明,大家说的「duǐ」是「?」,而不是「怼」。

在这个字没被大家“盘”之前,北方小伙伴们就一直在使用,是一个很地道的北方方言词汇,「?」也早就被收录到了《汉语方言大词典》里面。

不仅是北方小伙伴们经常使用的意思,其它地方的方言里也有这个字,这些都能在「?」这个词条下一一找到对应。

所以说,大家平常用「怼」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管是读音还是写法,其实都是错误的,明白了吗?

编辑:沈湫莎

相关文章

繁体竖版非删版《三言二拍》搞出来了,快来看啊!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都属于讽刺类的短篇小说,被后人合称“三言二拍”,由于内容中有些“不可描述”的描述,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数被XX。此次排...

许日辉|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

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文/辉叔(广东/许日辉)(一)月映人间大地明,夜阑珊火满江城。举杯遥祝中秋节,独望冰轮寄故情。(二)月色偷窥桂子香,金风漫过旧荷塘。中秋又到人间驻,一片乡思两地藏。(三)一...

唐诗品鉴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 《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古代的风俗,是要登高祈福,思念亲人的。这一天...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些借重阳节写情的优秀诗词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节日素有登高祭祖、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人们借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以重阳节为题材创作...

杜甫最温柔的30句诗词,春风花草,空谷佳人,直抵人心!

在许多人眼中,杜甫是一个严肃的儒者,他关心家国,怜悯贫者。一人有千面,杜甫也有温柔的一面。事实上,杜甫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他也会写美人诗,他也热爱田园,他的笔下,也曾有过温暖和柔情。诗词君分享杜甫30句...

两首《咏柳》,一赞一讽,道尽人生百态

文|兔兔兔有没有想过,两首同题诗,相隔三百年,一朝一宋,一赞一讽,竟成千古双璧?天宝三载的早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奉诏归乡。一路舟行,江南春水绿如蓝。抵萧山县城时,南门外潘水河边,一株高柳闯入眼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