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咏柳》,一赞一讽,道尽人生百态
文|兔兔兔
有没有想过,两首同题诗,相隔三百年,一朝一宋,一赞一讽,竟成千古双璧?
天宝三载的早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奉诏归乡。一路舟行,江南春水绿如蓝。抵萧山县城时,南门外潘水河边,一株高柳闯入眼帘——新芽初绽,万千垂丝在微风中轻扬,如碧玉雕琢,绿绸垂落。这位“四明狂客”胸中澎湃,提笔挥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化身为巧匠手中的剪刀,裁出片片细叶,剪开大唐的蓬勃生机。
“赋物入妙,语意温柔”,《唐诗笺注》八字道破此诗玄机。贺知章以“碧玉”喻柳,既指其青翠色泽,又暗含少女青春意象;“绿丝绦”将垂柳柔条比作华美丝带,尽显盛唐的雍容气象。一问一答间,无形的春风化作造物主的神剪,天地间生机流转,直抵人心。
柳枝为剑:曾巩的警世之讽
百余年后的北宋,曾巩立于初春柳前,却看到另一番景象。同为《咏柳》,他笔锋如刀: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未黄便借风狂舞,柳絮纷飞竟欲遮蔽日月——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眼中,柳树成了得志小人的化身。那些仗势横行、蒙蔽视听的宵小,岂知秋霜终将肃杀万物?一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惊雷劈开浮华假象。
曾巩一生历经宦海沉浮。出身贫寒的他肩负家族重担,39岁方中进士,辗转八州任地方官。他目睹太多“倚东风便狂”之人:未显达时装扮谦逊,稍得势便显露狰狞嘴脸,恰似诗中柳枝“未变初黄”便猖狂乱舞。这首讽喻诗如一面照妖镜,戳破虚妄,警示天道轮回。
双璧辉映:一株柳中的两种人生
两首《咏柳》,一柔一刚,一扬一抑,映射出唐宋诗学的双峰并峙:
- 盛唐气象在贺诗中尽显:万物有灵,春风裁叶是创造者的礼赞,蓬勃生机喷薄而出。
- 宋代理性于曾诗毕现:冷眼观物,柳絮蔽日是警世的寓言,哲理锋芒直指人心。
贺知章见柳如见青春美人,碧玉丝绦皆是盛世的华裳;曾巩观柳却见乱条狂舞,飞花蔽日尽是衰世的隐喻。前者如工笔重彩,绘尽春色之美;后者似泼墨写意,刺透人性之暗。
两首诗如同人生的两面镜子:一面照见世界的温暖,教人珍视生命的美好;一面警示人性的弱点,提醒权势的虚妄。贺知章在柳丝中看到永恒的诗意,曾巩则在柳絮里预见必然的清算。当我们再遇春风杨柳,不妨自问:眼中所见,是碧玉妆成的希望,还是乱条狂舞的警醒?
评论区话题: 生活中你遇到过“得势便猖狂”的人吗?后来怎样了?
编辑 兔兔兔 图片来源 豆包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509487178079093248"></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