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 墨梅 》(教学设计)
课 题 | 21.古诗三首 墨梅 | 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 第七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
学习 重难点 |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 ||||
学情分析 | 古诗诵读课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尤其是借助资料理解这一方法的充分运用。因此,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总结学习方法,读中品悟潜移默化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感受情感,陶冶情操。本 | ||||
教学辅助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背诵古诗 导入内容
1.学生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2导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和“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各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3.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可先从解题入手,知晓相关信息;
(2)读诗句——让学生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3)明诗意——尝试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梳理理解诗意的方法。
(4)悟诗情——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4.导入课题
揭题:梅花历来是诗人吟诵的对象。王安石的《梅花》和《雪梅》你们还会背诵吗?这节课,我们学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学习任务二:朗读诗句 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乾坤(qián kūn) 砚(yàn)池
教师相机范写,强调书写要点。(重点指导“乾、坤”)
2.汇报对诗人的了解。
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解题:你们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3.资料补充:
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个叫仲仁的人。一日,仲仁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4.学法运用 ,理解诗意
(1)导学:运用之前学习过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古诗并做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
(2)读注释: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3)说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5.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香气/满乾坤。
学习任务三:品析诗句,感悟品格
1.再读,读出节奏来。 读出平仄变化来。
2.感悟诗意。
(1)学生汇报诗意,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教师引导学生品读: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出示《墨梅图》导学:这淡淡的墨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素洁淡雅)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借助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理解“洗砚池”。
③梅花的特点——淡雅不俗
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水墨染上去的)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粉红娇艳),也没有(杏花洁白无瑕)。
(3)品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引导学生交流“清气满乾坤”的意思。 梅花的香气充满天地间。
②引导学生回顾诗句:梅须孙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安石《梅花》)
(板书: 颜色正好 清香迷人)
(4)体会品格:——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它的风骨依然高洁,它的清香沁入心脾。这两句正是诗人淡泊名利、坚持内心追求的自我写照。(板书:淡泊名利 清雅高洁 )
3.想象你在哪里感受到了梅花的香气?
预设:此时你来到小溪边,淡雅清香扑鼻而来;你来到了林间,那香气环绕林间;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导读: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2)导思: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
学习活动四 深入悟诗,体会人物品质
1.曾经有人这样称赞王冕:“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引导感悟:作者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清高正直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拓展阅读:
- 描写梅花的诗句:
林逋《山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咏的是梅之恬淡)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咏的是梅之高洁)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咏的是梅之矢志不渝))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谦逊傲然)
这真是:一树梅花千首诗,铸就中华民族魂。
- 小结:同学们,诗人咏梅,咏的是梅之淡雅、梅之清香,咏的是梅之精神、梅之气节、梅之情操。 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是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一样,身处逆境而不屈,傲视严寒,坚贞不渝。
- 回顾三首诗,如何利用事物表达作者的品格志向的?
诗名 | 诗句 | 精神品质 | 体会角度 |
《芙蓉楼送辛渐》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 冰清玉洁 清正廉洁 | 语言中 |
《塞下曲》 |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 保家卫国 英勇无畏 | 行动中 |
《墨梅》 |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素洁淡雅 坚贞不渝 | 内心感受 |
5.《墨梅》的品质特点
你发现有谁具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香气满乾坤”的品质。
这两句诗可以用来形容清正廉洁的王昌龄,也可以用来形容边关杀敌的将士们。王冕这首诗是不是为了赞扬他们而创作的呢?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三首诗作者不同,所写的内容也不同,但是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物的高洁品性和家国情怀却是相同的。
【自主作业】
- 完成分层作业。
2.搜集“咏梅”的古诗,制作手抄报。
【板书设计】
墨梅
颜色正好 清香迷人
淡雅高洁 坚贞不渝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