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史鉴:孔子点评《诗经》只用三个字“思无邪”!
第二篇第2章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分为三部分,即风、雅、颂。相传周天子命人去民间搜集各地民歌加上宫廷乐曲编撰而成,原先有三千多首,后整理删减到305首,孔子曾参与其中。
思:从囟(xin第四声,新生婴儿头顶的囟门是打开的,一周岁后慢慢闭合),从心,意为从头(囟指头顶)到内心的活动,即思想。
思也可作动词用,意为思考,如《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邪:形声字,从邑,从牙,牙亦声。“牙”本义为“犬齿”,特指大象突出嘴外的一对特大型犬齿。为野兽天生的武器。
“牙”与“邑”联合起来表示“一座突出于前方的城堡”。本义:突向海中的半岛型要塞。特指:山东琅邪(小半岛)。引申义:倾斜之形。“邪”常与“琅(狼)”组成双字词“琅邪”。
山东琅琊(即由狼牙讹变,狼牙指像狼尾巴一样的象牙)为古东海地名,公元前2460年-2430年古帝王“有巢氏”所都之处。琅邪山在山东胶南县。
当“邪”读成xie(第二声)时,指大襟斜掩。延伸为歪斜,不正当,邪恶等。如《贾子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古代有名剑叫“莫邪”,这时的“邪”读作“ye(第二声)”.
中医范畴的“邪”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如寒邪,风邪。“邪”还可以用作“斜”和“耶”的通假字。
全文理解为:
这章内容讲孔子对《诗经》的概括,点评。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春秋时期,人际交往以及国家之间的外交过程中,常常用到《诗经》中的词句、典故。所以,不学《诗》简直就不会说话。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事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如其中的《燕燕》就是描述庄姜出嫁时的情景。
又如《绵》,其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这里就记载了周人从戎狄杂居的地区迁往岐山脚下周原的历史事件。
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成语典故也都来源于《诗经》。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
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弟子们学习《诗》,他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精简点评。
《诗》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真性情”,直抒胸臆,没有杂念。
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评)。”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世文人常把《诗经》中的“风”和屈原的《离骚》作为当时诗歌的最高成就,把它们合称为“风骚”。作品很优秀可以称为“独领风骚”。
我们列举几首“思无邪”的代表作品:
1,《诗》的第一篇:《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雎(ju)鸠,一种水鸟。关关是雎鸠的叫声。好逑:好(读第三声)的配偶!其中的“逑”,是名词,读qiu(第三声),配偶的意思。如逑匹,逑耦,都是指配偶。寤寐求之即梦寐求之。
诗歌表达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从辗转反侧的追求过程,到琴瑟友之的美好结局。非常浪漫,纯真!
2,《诗经-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褰(qian)裳:提起衣裳。溱和洧(wei)都是河的名字。溱水源于河南省密县,东南流会洧水(源自河南登封县阳城山),至西华县入颖水。
且:象形字,即男性生殖器,由“且”延伸出来的字都从“且”意,如“咀(含在口中品尝)”,“沮”,”具”等。
《史记》中的“且喜且怜之”,其中的“且”是“既”、“又”的意思,我们常见的“且行且珍惜”却有双重含义,一表示既然在一起就要珍惜,二表示女人对男人不忠的警告(珍惜你的“且”)。
本文中的“且”是指骂人的粗话,有“肏(cao,常被“操”替代)”的意思。现在对对方表示不服,不满也常用“且”,不过很多人会误写成“切”。
这首诗表现的更加直白:如果你会想我,就提裳涉水过来吧。如果你不想我,难道就没有别人想我了么?狂童,太狂了,且(粗话)!
《诗经》有十五国风,其中《郑风》21首诗歌中,这样的诗歌有15首之多,可能跟郑国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有关!
周宣王22年(公元前806年),封其弟姬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县),姬友就是郑桓公(郑姓的得姓始祖),犬戎攻破西周时,他和周幽王同时被杀,其子郑武公随平王东迁,并吞并了虢国和桧国的领土,沿袭旧号,命名新都为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统治区域大概在现在的郑州,荥阳,登封,新郑一带,“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歌。
郑国与东周的王畿之地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发达。郑国人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曲调,激昂活泼,抒情细腻,较之迟缓凝重的雅乐,更受欢迎。
郑国有溱水和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郑国还保留着男女自由恋爱的古老风俗,婚姻观念比较开放。比如:郑国大臣蔡仲的女儿雍姬曾问她的妈妈:“父亲和丈夫哪个重要?”她妈妈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丈夫却每个男人都可以做”。
成语“人尽可夫”就是这样来的。可见,郑国人的男女观念是比较大胆,开放的。
孔子曾说“郑声淫”,需要注意的是“郑声”不是“郑风”,孔子说的“郑声淫”意为郑国的乐曲比较活泼轻松,不够严肃。
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故意曲解“郑声淫”,把“郑风”中的15首诗歌定为淫诗,用心很可恶。
除了男女情长,《诗经》中,表现忧国忧民的诗歌也很多,当年,周王室东迁后,一个周大夫回到故都镐京,追忆往日繁华,而见到现在的满目苍凉,宫殿王城已成废墟,废墟上是郁郁葱葱的黍苗,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彼黍离离》:
彼黍(shu第三声)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曾经的宫殿被摧毁,残破不堪,有些地方被人种上了庄稼,诗人发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忧国忧民,欲哭无泪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
在霏霏细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行至茂竹的尽头,就是一番诗景。竹子的正气傲骨、不屈不折,从诗词中不断传承。本飞花令汇总带“竹”的诗词一百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猎猎风尘,有知己相伴,就足够抵达幸福的彼岸,因为心灵有寄、灵魂有依才是最真实的幸福。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诗词中的知己情深...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摸鱼儿》。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
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弘扬传统诗词文化,分享精彩诗词给朋友们欣赏,善莫大焉。本文分享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精彩的6首词,这些词知名度并不高,但水平很高,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我们细细品...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纠葛了无数的恩怨悲愁,可格局之外别有洞天,他如此昂扬磊落,正是壮志如歌,婉然开辟词之新境,今天我们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