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读懂《出师表》,方知人生的无奈与坚守
最近,一篇小时候倒背如流的课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在网上掀起了一阵怀旧与感悟的热潮。曾经只觉得是拗口的必背篇目,如今再看,字里行间都是人生的沧桑、无奈与坚守,击中了无数已过而立之年的人。
年少诵读,未解深意
学生时代读《出师表》,满心都是对诸葛亮华丽辞藻的惊叹,还有被老师要求背诵全文的无奈。那时的我们,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念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却很难真正理解这些话背后的沉重与艰难。
对于诸葛亮在文中表达的对先帝的忠诚、对后主的期许,以及北伐的决心,我们只是机械地记忆,把它们当作考试中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在年少轻狂的我们看来,诸葛亮的坚持有些迂腐,不明白他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历经沧桑,读懂赤诚
时光匆匆,当我们步入中年,在生活的洪流中摸爬滚打,经历了职场的竞争、生活的压力,才渐渐读懂了《出师表》中的那份赤诚与无奈。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回顾自己追随刘备以来的岁月,从刘备创业初期的艰难困苦,到后来赤壁之战的胜利,再到白帝托孤的重任,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我们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才明白在困境中坚守初心、承担责任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他对后主刘禅的谆谆教诲,“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就像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我们如今也可能成为了父母,或是在职场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深知教育和引导他人是多么的费心费力,也更能体会诸葛亮对后主的那份良苦用心。
至于北伐,曾经觉得是不切实际的冒险,现在才明白,那是诸葛亮对先帝遗志的坚守,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即便知道前路荆棘丛生,依然会为了心中的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的无奈与坚守
《出师表》之所以能在今天引发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坚守。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活的困境,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会有无力感和迷茫。但就像诸葛亮一样,即便身处困境,我们依然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它也让我们明白,人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使命。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份担当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人到中年,再读《出师表》,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从古人的智慧和经历中汲取力量。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愿我们都能像诸葛亮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