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慈母十载祭》注释及典故引用(修改版)

booxun2个月前 (07-07)知识百科6

由于原作有改动,原注释版本与本版本修改过大,系统锁定,故重新整理发出。

  1. 纸鸢断线:风筝线断,象征母亲突然离世(如风筝飞走无法追回)。
  2. 倏忽(shū hū):形容时间极快,转眼间。
  3. 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一日),古人禁火冷食祭祖。
  4. 素笺:白色信纸;墨痕泪痕叠:字迹被泪水打湿,形容极度悲伤。
  5. 笔风偏共悲风咽:写字时的风声仿佛也在呜咽哭泣(拟人化)。
  6. (huì):对逝者名字的敬称,如“讳运兰”表示已故母亲的名字。
  7. 沔阳:湖北仙桃旧称;戊寅年:干支纪年(1938年);乙未岁杪:2015年末。
  8. 于归:女子出嫁(《诗经》“之子于归”);蓬户:茅草屋,指贫穷家庭。
  9. 祖妣(bǐ):已故祖母;躬亲育哺:亲自养育孩子。
  10. 戴月荷锄: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戴月荷锄归”,形容日夜劳作。
  11. 箪瓢屡空:出自《论语》“一箪食,一瓢饮”,指生活贫困。
  12. 庑下典藏之卵:屋檐下珍藏的鸡蛋(省吃俭用留给孩子)。
  13. 束脩(xiū):古代学费(《论语》“自行束脩以上”),指母亲卖鸡蛋供孩子读书。
  14. 跃农门:通过高考脱离农村(改革开放时期常见说法)。
  15. 针砭(biān):中医针灸治病,代指医疗。
  16. 襁褓承欢:怀抱婴儿逗乐,指母亲照顾孙辈。
  17. 风疾骤临:突发中风或重病。
  18. 偃榻(yǎn tà):卧床不起;梨涡浅现:母亲临终微笑(梨涡指酒窝)。
  19. 萱萎:萱草(象征母亲)枯萎,喻母亲去世(《诗经》“焉得谖草”)。
  20. 失恃(shì):失去母亲(《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21. 母存即家,母逝萍散:化用《韩诗外传》“父母在,家就在”,母亲去世后家人离散如浮萍。
  22. 重闱和睦:家族几代人相处融洽;
  23. 媳娌无争:婆媳、妯娌关系和谐。
  24. 民粟:百姓缴纳的粮食,指官员俸禄;悴民事:为百姓事务操劳。
  25. 拙荆:谦称妻子(“荆钗布裙”代指贫寒主妇)。
  26. 女亦明珠:化用《礼记》“女子者,顺承天也”,母亲认为女儿同样珍贵。
  27. 束发:古代男子15岁束发成童,指成年;休沐:古代官员休假。
  28. 倚闾(lǘ):出自《战国策》“倚门倚闾”,形容母亲盼望儿子归来。
  29. 庭树已老:化用《世说新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感叹时光流逝。
  30. 春蚕:化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赞母亲奉献一生。
  31. 纸灰化蝶:祭奠时烧纸钱,灰烬如蝶,暗含“梁祝化蝶”的思念之情。
  32. 酹酒(lèi):洒酒祭奠(苏轼“一尊还酹江月”)。
  33. 春泥护萱草:反用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回报母恩。
  34. 负米人:子路“负米养亲”典故(《孔子家语》),愿来生再尽孝。
  35. 伏惟尚飨(xiǎng):祭文结尾套语,意为“请享用祭品”。

合并同类注解

  • 干支纪年:戊寅=1938,乙未=2015(用生肖辅助记忆:寅虎,未羊)。
  • 母亲象征:萱草、慈云、倚闾人。
  • 孝道典故:子路负米、春蚕到死、箪食瓢饮。

相关文章

杜甫爷爷写友情的诗:人有一知己方能不孤独,文采斐然,堪称经典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唐朝诗人,他的名字叫做杜审言,是我国唐朝时期襄州襄阳人士,也许在璀璨的唐朝诗人中他的名气并不算高,我们对他的认识也是十分的有限。但是殊不知他却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从杜甫的才能和文采中...

60句唐诗中的千古名句,惊艳千年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

杜甫想念李白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有人喜欢李白的浪漫潇洒,也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顿挫,关于两人谁是“诗坛一哥”的争论,千年来都没有定论。虽然后世经常有人为这两位争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两人第...

「诗词考辩」早朝大明宫王维、岑参、杜甫谁的和诗最好?

至德二年一个寻常早朝,曾为玄宗拟传位诏书的中书舍人(相当于国办主任)贾至心血来潮,给朝廷两省官员们写了一首诗。盛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位诗人皆有和诗。谁写的最好呢?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伯仲。 首先从诗...

腊八节|一起来读读有关腊八的诗词吧!

腊八,即农历初八。这一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春节临近,年味是越来越浓啦!在冬日里喝着暖心腊八粥的同时,不妨也来品读一些有关腊八的一些经典诗词。在古代,以腊八为题材的诗词可是着实不少……《腊日》【唐】杜甫...

战国时期确定为节日,唐朝开始放假,不一样的节日,《蜀中九日》

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被人们定为节日。民间在这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国人常在此日祭祖和推行敬老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