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曾是庶女粉碎机,晚年竟被庶女数次玩弄,为何不做反击
贺老太太:一辈子宅斗冠军,老了却无处发作
话说人到了晚年,总是喜欢回头看看年轻时的风光事儿。谁还不是?可要是你的能耐、你的狠劲,临了临了总有一口咽不下的气,怎么办?贺老太太,就是这么个人。前半生在人口里风光,后半辈子,却像被一出倒霉婚事生生憋住了命门。我第一次琢磨她,是看到她坐在盛家客厅,端着一张笑脸,什么都好说,什么都是“您辛苦啦”。你要是不清楚,还真当她是佛前一尊泥菩萨。
可其实她心底的算盘,比谁都打得密。最初贺老太太登场,说是来探望盛家祖母“瞧病”,实际上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见面会”。外人看着贤良淑德,暗地里是两家老太太都在互相端详,暗打算盘。家里有孙子、有孙女——一锤定音的事儿,非得琢磨到眉毛上的细纹,嘴角下压的弧度,才放心。华兰调养身子,其实就是个借口。明兰、贺弘文才是真正的主角。
说起来那两孩子也算顺路,彼此品行相投,没过多久就传出婚事有望。老太太们点头,年轻人也生出些柔情,像是老天爷都给安排好了。贺弘文把母亲接到京城筹备定亲,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八九不离十了。
偏偏这时候天不遂人愿。一场曹家表妹的变故,让贺弘文的清白之身掀起波澜。表妹挨了家门大祸,脸也毁了,嫁人无望,只能可怜巴巴求做姨娘。贺弘文心软,不会拒绝,连带着他母亲也跟着“讲道德”,把压力全推到明兰身上。盛家祖母听了心里别扭,什么亲事都不松口了。明兰的婚事说黄就黄。
贺弘文还不死心,苦苦弥补。祖母一度动容,两家又快要和好。结果,顾廷烨突然杀出来,直接把明兰抢走。贺弘文那一腔温情,最终成了落空的等待。
最委屈还不是贺弘文,而是贺老太太。按理说,她不是第一次见风雨。年轻时家里那些姨太太,她收拾得干净利落,宅斗冠军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花心的老头儿也能一心一意回家吃饭。说狠厉,她比小秦氏那样的高手还强——小秦氏斗来斗去,至少还有顾廷煜那样的绊脚石,贺老太太直接把所有障碍都打理得没影了。家里洁净得像新打扫过的院子,惹谁谁怕。
可这次遇见明兰,偏偏就没辙。一介庶女,前后两次悔婚,她都只能干瞪眼,还得听盛家祖母“讲礼数”。明明是能打能拼的角色,突然被人一口气堵住,动也不能动,话也不能说。你说窝囊吧,还真是窝囊。想发作,却连脾气都要往肚子里咽。
人为什么会突然变老?我觉得不是吃了多少苦,而是被生活一遍遍教会“忍”。贺老太太这口气,到底是怎么忍下来的呢?
有时候,人活着就像在玩牌。你前半生拿的都是好牌——能耐大、眼色好、气场强。后半生,突然换了桌子,周围全是更有出息、或者说背景更大的主儿,“权势”这张牌都不在你手里。太医院名头再响,也不敌捏着实权的顾廷烨。明兰虽是官家的庶女,可顾家的势力,不是说抬杠能杠得过的。
更何况,那个年代,规矩有时候比亲人还硬。往上一些事,要是真较劲,不止丢了脸面,连祖上积攒下来的关系网都搭进去了。到时候,不只是孙子没了媳妇,整个家族的脸都挂不住。这时候,就算再厉害,也只能低头。你说不值,可贺老太太早就明白,得罪了掌权的人,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还有点是为贺弘文着想。这孩子心太软,本事虽有但总是让着别人。贺老太太这么多年,攒下的关系、名声,全是给孩子铺路儿。有欲望、有能耐,都要有个“度”。她为了孙子的前程,哪敢跟盛家祖母闹彻底?孩子的婚事不是一天的事,关系铺得长远,才是打仗的本事。
其实人最难的不是怎么赢,而是怎么体面地输。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女人也是如此。贺老太太不是不想发作,就是不能发作。她琢磨着,今天让一让,明天受一受,后头总会有机会弥补。只要不把脸撕破,盛家祖母和顾廷烨,多少也会记得她的体谅和面子。万一改日贺弘文想入太医院,或者自己开堂号,谁都要用得着这些人脉。
有时候,忍了,不是认输。有时候,低头,是把后路留给自己。你说这到底是算计还是善良?反正都是活到老的智慧。
我总觉得最扎心的是,贺老太太那股子“不言而忍”,有人说这叫“老去了,心软了”。其实未必。她是太懂世事、太明白轻重缓急,才肯吃这个苦头。人难的不在于面对外人的责难,而是在心里跟自己和解。你想要一生不败,可却发现最狠的那一把武器,是把委屈收拾好,留给日后用。
等到夜深人静,老太太也许会心疼自己前半生的“冠军”,怎么就变成了后半生的“笑面菩萨”。可是,这种没有胜利的妥协,反倒显得更厉害。生活不是打仗,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一场绵绵无声的拉锯。
咱们总说“妥协是软弱”。其实谁都逃不掉。贺老太太的能耐被一场婚事耗尽,她不发作,是因为她比谁都清楚,风头过后,还是要过日子。哪怕是曾经的宅斗冠军,终有一天也要学会用温柔藏起自己的锋利。
就像每个家庭里那个“最能干”的老太太,别人都觉得她笑眯眯的,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很多时候,她的笑,是用来把一口气慢慢咽下去的。那么,谁又能说,她真的输了呢?
你说这么熬到最后,贺老太太到底是算赢了,还是输给了命运?我说,答案就藏在这不动声色的一抹微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