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千古名楼,诗韵流芳:于诗词间邂逅黄鹤楼的岁月变迁

黄鹤楼,武昌第一名胜,武昌城的西南角。这座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 年)的黄鹤楼,不仅是长江文明的地理坐标,更是中华诗词的精神地标。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黄鹤楼最初作为军事瞭望的城楼,在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后,终于在盛唐迎来了它的文化觉醒,并逐渐演变为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唐朝阎伯理《黄鹤楼记》中说:“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意思是看它那高耸的建筑高大雄伟,高高地耸立,向上倚附于天河,向下临近长江;两层屋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江城的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之处。

当唐朝诗人崔颢在暮色中挥笔洒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 的慨叹,这座临江而立的楼阁,便注定要成为黄金水道上最璀璨的文化驿站

【一】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而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影,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让人怅然若失。

千百年来,白云依旧悠悠,江天相连的壮丽风光,不觉心境渐渐明朗。

在阳光的照耀下,登楼远眺,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生长繁茂。

天色渐暗,不知故乡何处,落日余晖的江面上烟波浩渺,更添愁绪。

崔颢的这首诗被后来者推崇备至,李白看到,都为之折服,赞叹崔颢用精妙的诗句淋漓尽致的描绘,自己难以再用更好的诗句去描述,所以放下了自己准备题诗的笔,并发出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样的高度赞叹。让黄鹤楼更是美名远扬、名气大盛。

【二】

《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黄鹤楼的栏杆高耸、屋檐惊险,仿佛展翅欲飞,孤独的云朵与江水相互依偎。

青山万古不变,黄鹤却一去未返。

江岸边映照出若隐若现的西州城,南浦升起烟雾,树木变得朦胧模糊。

肯定是知道仙人再难见到,只能满怀深情地对着落日余晖,流露出对往昔传说的追思与无奈。

【三】

《题黄鹤楼》

宋/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老仙。

云护山光秋驻马,日笼江影书停船。

良工改写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

黄鹤楼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而传说中楼内的黄鹤已离去千年。

黄鹤楼的屋檐和柱子还留存着这美妙的境界,在楼中的桌椅旁仿佛还能与仙人相遇。

山间弥漫着秋天的云彩;白天阳光笼罩着江中的倒影,江中船只不由得停下欣赏这壮美景致。

技艺高超的画师将这美景绘成图画,俯仰之间,不禁令人对这美妙景致而感叹。

从黄鹤楼的高峻、历史传说,到周边优美的景色,末句以感慨结尾,展现了诗人对黄鹤楼的独特感受。

【四】

《黄鹤楼次韵》

明朝/陈洪谟

几年不到层楼上,此日重修喜落成。

细雨城中车马迹,夕阳江上棹歌声。

晴川芳草诗应好,玉笛梅花兴独清。

一目乾坤万馀里,开筵宁厌酒重行。

“我”已经有几年没有登上黄鹤楼了,今日恰逢黄鹤楼重新修缮后落成,心中满是喜悦。

细雨中城中留下车马的踪迹,夕阳映照下的江面上,传来划船者的歌声。

在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情景下吟诗应是美妙的,玉笛吹奏《梅花落》曲调,兴致越发清澈。

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万里乾坤,在此设宴,又怎会厌烦宴饮欢乐。

整首诗通过描写重登新修黄鹤楼所见所感,抒发了对黄鹤楼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景色的赞叹。

【五】

《乱后还鄂寻黄鹤楼故址·其二》

清朝/程之桢

画槛雕棂俯大川,峨峨百尺控蛮烟。

秦灰拉杂悲三户,铜狄摩挲阅几年?

始信古今多浩劫,谁言天下有神仙?

苍茫玉笛知何处?欲听梅花已惘然。

战乱过后,“我”重回湖北,找寻黄鹤楼曾经的踪迹,眼前却是一片狼藉,回想起昔日的黄鹤楼,装饰精美的栏杆和窗棂,高高俯瞰着长江,巍峨高耸之势,似能控阻远方蛮地的烟霭。

秦末项羽火烧宫殿,历史兴衰变迁令人悲叹;摩挲铜铸的人像,随着岁月的变迁,不知历经多少年?

历经战乱后,开始相信从古至今世间多浩劫,谁还说天下真有神仙?

如今那悠悠玉笛声不知在何处,想听一曲《梅花落》也只能徒增惘然。

程之桢,咸丰辛亥举人,字维周,今武昌人 。通过“乱后还鄂寻黄鹤楼故址”抒发对黄鹤楼往昔盛景的怀念与面对如今荒芜的失落。

【六】

《水调歌头·闻黄鹤楼新建落成喜赋》

近现代/刘家传

黄鹤在何处?为我招之来。

于今楼阁,凌云杰构更崔巍。

玉笛声翻新曲,四海清平入颂,鸥鹭释惊猜。

跨岸彩虹现,江汉画图开。

草萋萋,川历历,喜春回。

笑他崔颢题句,无计解愁怀。

太白也曾伤别,目送孤帆远去。和泪尽馀杯。

异代不同调,好景属吾侪。

听闻黄鹤楼新建落成真是高兴,黄鹤现在何处?快快召唤传说中的黄鹤归来。

如今的黄鹤楼高耸入云,更加雄伟壮观。玉笛声从黄鹤楼上传来,四海清平,连鸥鹭这样的飞禽都不再有惊惶与戒备。

黄鹤楼跨于江岸,如彩虹般壮美,江汉大地好似展开一幅美丽画卷。

草木茂盛,山川明朗,春回大地。笑崔颢当年题诗,满是愁绪。太白也曾在此伤别,目送孤帆远去,和泪尽馀杯。

因时代不同情感也不同,如今这般美好景致属于当下的人们。

刘家传借黄鹤楼新建落成,表达出新时代的祥和、美好以及作者的喜悦之情。

黄鹤楼过千百年风雨、战火等积淀的底蕴,其楼体本身屡次被损毁屡次重建,现存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重建于1985年。

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据记载,清朝时期从顺治到同治年间修缮过八次,阮有立《登黄鹤楼记》中说:“黄鹤楼在城西门黄鹤山觜,咸丰年间,被战火焚毁,后重新修建。黄鹤楼高一百多尺,有六角三层,窗户精巧细致,阁道如强劲飞鸟展翅。从下面仰望,如同攀登云梯;从上面俯瞰,重重叠叠又繁复。询问得知,这是黄鹤楼原来的样式”。

#古诗词##诗词##黄鹤楼#

相关文章

辛弃疾最脍炙人口的30句诗词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醉里挑灯看剑...

唐诗(15)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杜甫想念李白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有人喜欢李白的浪漫潇洒,也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顿挫,关于两人谁是“诗坛一哥”的争论,千年来都没有定论。虽然后世经常有人为这两位争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两人第...

每日诗词|杜甫《前出塞》

前出塞九首o其二【唐o杜甫】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注释死无时:时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走马:即跑马。脱:去掉不用。辔头:当泛指马的...

小学语文常考的古诗词默写填空,收藏给孩子背熟,期末考试不丢分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来临,文言文也逐步走入了小学的教材,而文言文和古诗词一样都是一个典型的送分题,他需要孩子们花时间去记,只要你能够记住考试这类型的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送分题。随着这些年小学语文的教学重心...

初中语文:8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打印出来给孩子练习

前几天给大家分享了【初中语文-7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附答案)】,今天就有孩子家长私信我说:“我家孩子该上初三了,能不能把8年级的也发下?我想让他暑假复习一下”所以今天就接着整理了一份【初中语文-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