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千古学励志名篇,很多人却理解错了

今日再读《送东阳马生序》,我难过得要哭了。不是因为幼年家贫,不知上进,蹉跎岁月,懊悔不已,而是遗憾自己年少时根本没理解文章的价值。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条件艰苦,穷冬烈风、足肤皲裂,缺衣少食、并不为难,最难的是不懂求学方法,人情世故

宋濂家中没书,不受困条件,去藏书之家借书,是穷学路上的没有条件,懂得创造条件;

宋濂拜访名师,请教问题遭到训斥,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不是被老师呵斥之后不敢反驳、不敢再问,而是等到老师高兴时,再请教。

而多少穷人家孩子,思路简单,见识浅薄,根本不懂这些,遇到好老师如指路明灯,要是遭到打击,多半胆怯,自卑,不敢再问,甚至厌学。

我就曾如此,初三时,我们新换了一个物理老师,一天叫我去黑板画线路图,我没画对,物理老师说怎么这么简单都不会,他让我回座位,以后物理课,再也没有叫过我一次,可能在他心中,中考冲刺阶段,除了重点学生都放弃了,而我也因被冷落,上课不敢积极,物理学得很差。

如果我当时懂得宋濂文中这些道理,一定虚心跟老师说,我再好好学,你别放弃我。事物无定品,随人见识以为高下,很多时候,穷人家孩子读书,第一步就输在见识上。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出身贫寒,但自幼聪敏好学,曾一周内背完四书经传,有"神童"之称,得到当时诸多名师指点,才华卓著,元顺帝时曾被举荐为翰林编修,宋濂辞不应召,躲入仙华山修道著书。

大明建国,朱元璋请其出山,为太子朱标讲经。宋濂曾奉命主修《元史》,主持明朝第一场科举,明廷礼仪也多为其制定,濂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文宗,清正廉洁,却也未能善终。

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67岁,告老还乡。几年后受胡惟庸案牵连,儿子和孙子都被赐死,朱元璋本想赐死宋濂,经马皇后及太子朱标力保求情,免除一死,流放四川茂州,病逝途中,时年七十二岁。明武宗时,追谥"文宪"。

其弟子方孝孺赞其:公之量可以包天下,而天下不能容公之一身。公之识可以鉴一世,而举世不能知公之为人。道可以陶冶造化,而不获终于正寝。德可以涵濡万类,而不获盖其后昆。公之所能者,皆众人之所难勉,而未尝自以为足。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伯温称其“文章当代第一”,一生著作颇多。《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

自叙年轻时求学路之辛苦,心之迫切、求师之难,境遇之艰。并与当时太学生优越的条件作对比,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靠自己。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i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这部分宋濂自诉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从家贫借书之难,天寒抄写之苦,自己谨遵约定,言而有信。到去家乡百里之位求师,对师长恭敬谨慎,得到名师指点。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i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自诉求学路途之艰苦,而自己并不觉得苦,其中同学锦衣华服,自己寒酸鄙陋却精神富足,并不羡慕。依靠不畏艰难,勤苦学习精神,终于学有所成。并用反诘语气强调如果其他人能像自己这样勤奋,必能超越自己,有所成绩。

不知宋濂背景时,我以为这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知宋濂自幼被称为“神童”时,应该解释,神童都如此努力,更何况普通人。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i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ei4,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第三部分通过描写当时太学生学习条件如此优越,与宋濂求学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拥有如此好的环境,更应勤苦学习,不负年华。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e余,撰长书以为贽zhi,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最后一段,回应主题,“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对同乡马生推奖褒美,进而劝诫勉励,诲汝谆谆,既显大家风范,又感人至深。

很多人回想人生最悔恨的事,多半都是学生时代没有好好读书,没有考上好大学,没谋得一份好工作,导致成年后生活不尽人意。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时光不能倒转,脚步却可以向前。

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或许,这也是成年人再读《送东阳马生序》的意义。

相关文章

第9集思念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丨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

#每天分享一首古诗词#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365天后遇见更好的自己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唐〕bian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辛弃疾最有名的25首诗词,见证“词中之龙”的豪情与柔情

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词中之龙”,他与苏轼合称“苏辛”,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他致力于收复故土,恢复山河,一生不休,他是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作...

杜甫这六个写作的名句,教你如何下功夫写诗

很多读书人都是很崇拜杜甫的,他的写作功夫真是了得,特别是诗歌,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诗圣和诗史。杜甫一生创作了三千来首诗,现在见于《杜工部集》和《全唐诗》的约有一千五百首。杜甫求...

许日辉|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

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文/辉叔(广东/许日辉)(一)月映人间大地明,夜阑珊火满江城。举杯遥祝中秋节,独望冰轮寄故情。(二)月色偷窥桂子香,金风漫过旧荷塘。中秋又到人间驻,一片乡思两地藏。(三)一...

月圆人团圆,30句创意中秋祝福语温暖你心!

一、打破传统,让祝福更具新意中秋佳节,亲朋好友间的祝福语总是离不开“中秋快乐”。然而,年年如此,未免显得有些老套。为了让你的祝福更具特色,本文为你整理了30句新颖的中秋祝福,让你在这个中秋节脱颖而出。...

初唐绝句,别有风味

【虞世南一首】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王绩一首】秋夜喜遇王处士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李世民一首】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