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欢歌”与“战歌”交响曲——《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欢歌”与“战歌”交响曲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一、导入

在诗歌史上,劳动一直是歌咏的对象,从第一部诗集《诗经》就开始了。同学们能列举描写劳动的古代诗歌吗?

唐代诗人李绅描写劳动的《悯农》诗,妇孺皆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今天的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劳动的诗。

二、简介课题

图片1

芣苢,读作fú yǐ,即车前草,多年生草本。主要食用功效:能利尿、清热、止咳。

图片2

水稻种植的过程:育苗,抛秧,插秧,施肥、杀虫,排水,收割。

三、理解诗意

活动1.结合注释朗读诗歌

活动2.小组协作,试着用最美的语言把《芣苢》翻译成现代诗歌。

学生展示。

参考:

《芣苢》

余冠英版本: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版本: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四、群文联读,理解诗歌感情——“欢歌”与“战歌”

活动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劳动场面的,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人物心情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完成表格:


诗歌中的人物心情

诗歌表达的感情

《芣苢》



《插秧歌》



学生展示并陈述理由。

参考:


诗歌中的人物心情

诗歌表达的感情

《芣苢》

快乐

集体劳动的赞歌,表达了劳动的欢欣

《插秧歌》

紧张忙碌

展现了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教师解读总结:《芣苢》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而《插秧歌》展现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通过插秧劳作的场面描写,真实客观地表现出农人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活动2.《芣苢》和《插秧歌》都是描写集体劳动场面的,但前者表达劳动的快乐,像一首劳动的“欢歌”;后者表达了劳动的紧张忙碌,像一首劳动的“战歌”。合作探究:这种“欢歌”与“战歌”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参考:

1.《芣苢》主要通过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表达劳动的快乐。

①如果我们把重复的词和没有意义的虚词去掉。这首诗歌应该是怎样的?

《芣苢》(修改版)

《诗经·周南》

采芣苢,采之,有之。

采芣苢,掇之,捋之。

采芣苢,袺之,襭之。

②同学们试着朗读修改版,和原诗对比一下,为什么加上重复的词和虚词感觉,朗读时艺术效果会不同呢?

参考:

加上重复的词和虚词后,朗读起来更加有韵味,给人一唱三叹,诗味悠长之感。 这就是《诗经》中最鲜明的艺术手法——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在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吟咏中,快乐之情也随之充分表达出来了。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方玉润《诗经原始》

方先生的评点道尽了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也道出了快乐的缘由。

2.《插秧歌》主要运用比喻修辞的手法,表达出来劳动的紧张忙碌。

诗人“笠”比喻为“兜鍪”,把“蓑”比喻为“甲”: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农家老小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然而,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止,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

也许这种场面感动了诗人,诗人才把这个“插秧”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突出了劳动的艰辛——这不只是插秧,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战斗。

相关文章

10首经典诗词:初读只觉惊艳,再读已是人生

或许你曾与一行诗句蓦然相逢,如遇前世的月光,在平仄间照见自己的模样。那些穿越千年的墨痕,总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咬住你的心跳。诗人将半生风雪凝成几个韵脚,我们却在重读时,听见了自己灵魂的轻响。有些句...

白居易最忧伤的一首诗,经历过的人才能读懂,读一次哭一次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能在人海中相遇,本就是一种缘分。但有些人来到你的生命,留下了难以遗忘的温暖,却无法陪你走到最后。正如大唐诗人白居易,世人皆知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是大唐最潇洒、最乐天的诗人,但你可知...

杜甫这六个写作的名句,教你如何下功夫写诗

很多读书人都是很崇拜杜甫的,他的写作功夫真是了得,特别是诗歌,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诗圣和诗史。杜甫一生创作了三千来首诗,现在见于《杜工部集》和《全唐诗》的约有一千五百首。杜甫求...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歌中颜色用法有哪些?

诗歌的内容,简直可以无所不包。诗言志——只要作者想表达,就可以表达任何内容。但诗歌讲究技巧和艺术,而且正是其技巧特色和艺术特点将它和其他文学体裁区别开来。修辞在诗歌中,几乎是必备的技巧。即便是所谓的平...

「唐」王勃《蜀中九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蜀中九日》。意思是说: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呢?这是一首怀乡送别的绝句,也叫做《九日登高》,写于公元67...

重阳|最美九图九诗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