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忧伤的一首诗,经历过的人才能读懂,读一次哭一次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能在人海中相遇,本就是一种缘分。但有些人来到你的生命,留下了难以遗忘的温暖,却无法陪你走到最后。
正如大唐诗人白居易,世人皆知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是大唐最潇洒、最乐天的诗人,但你可知,他自己的爱情却是遗恨终生。
他与初恋湘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这段感情却因门第之见被无情阻隔。在后来的日子里,即使被迫另娶,他仍将无尽相思倾注于笔端,为湘灵写下一首首深情的诗。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段直白且深情的诗句,是白居易对初恋跨越时空的思念。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歌颂,也暗含着他求而不得的遗憾。
那么接下来,我与大家分享白居易笔下一首经典的《长相思》,堪称他笔下最忧伤的一首诗,经历过的人才能读懂,句句催人泪下,读一次哭一次。
《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头。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在诗中说,汴水长流,泗水长流,绵绵延延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远远眺望,我等着你归来的身影,却只能看到群山秀色不再,也饱含无限哀愁。
思念无尽,恼恨无休,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今夜,有皎洁的明月,你可知道,有人倚在楼台一角,对着月光默默地想你?
诗中的思念与怨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诗人用简练的言语,将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思念和怨恨如同一条河,无尽无休,直到所思之人归来,方能得以平息。这种情感,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之苦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29岁那年,白居易考上进士,他恳请母亲成全自己与湘灵的婚事,但在那个封建年代讲究门当户对,他的母亲没有同意这门亲事,并且很快全家迁离,阻止他们见面。
这首著名的《长相思》正是在白居易离开湘灵的路上所写。他深知,在后来那冗长的一生中他与湘灵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他们也再也回不到从前。
直到808年,37岁的白居易仍因牵挂远方的初恋还没有成家,迫于世俗的压力,他才经人介绍另娶他人。正因经历过爱而不得的悲痛,他将这种绝望的爱写进了千古名篇《长恨歌》。
时间一晃到了815年,此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可万万没想到就在他事业低谷期,竟遇到了在外流浪的湘灵。可惜的是,已经成家的白居易,没有将湘灵带在身边,等他后来再派人去找湘灵,却再也找不到人。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在洛阳一处宅院里,63岁的白居易颤颤巍巍种下一株湘灵花。这个写过“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坛顶流,大概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的爱情竟永远停留在了他年少时的岁月。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遇见是命运的安排,但能不能拥有,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缘如清风,聚散有时。这茫茫人海,擦肩者无数,能真正驻足停留的,何其珍贵。真正的幸福,不是天意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愿每一份相遇,都能换来珍惜;愿每一份拥有,都能成为此生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