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短文佳作欣赏(三):《爱莲说》
请欣赏北宋周敦颐留下的传世佳作《爱莲说》: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a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u泥而不染,濯zhuo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a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e玩焉yan。
予谓菊,花之隐逸yi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i!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di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jin)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dun yi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jin。
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写下这篇119字的散文。
通读这篇古文,感觉语言流畅,表达通顺,短短美篇,意义非凡。
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体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尚人格和宽广胸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千百年来人们传诵高洁品质、清风亮节和儒雅气度的代名词。
文中的莲花指的是荷花吗?
莲花与荷花,在植物学中都属于山龙眼目、莲科,而且都是水生植物。
莲花与荷花虽为同科,但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莲花的叶子是漂浮在水面生长的,称为睡莲。而荷花的叶子则是挺出水面生长的。再有,莲花的叶子表面油亮亮的,叶片多为椭圆形,叶片上有明显的V型缺口。而荷花叶子的表面有绒毛,叶片为盾形没有缺口。
民间有个说法:出水为荷,依水为莲。
莲花与荷花又有共同之处。莲花是莲属植物的总称,荷花属于莲花中的一种。《爱莲说》中所写的莲花其实指的就是荷花,文中描述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正是荷花的特征。
由此可见,在古代,莲花一词常常用来指代荷花。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年-1073年),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他是北宋的文学家和理学家。
周敦颐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他自24岁步入仕途至57岁逝世,为官30余年。他恪尽职守,清正廉洁,造福百姓,《宋史》给予他以“洗冤泽物”(意思是洗雪冤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死者得到安慰,让生者得到慰藉)的高度评价。
作为学者,周敦颐延续了汉代以来官教合一的传统,在理政之余,还讲学授课,并有多部著作传世。周敦颐从《周易》和《中庸》悟入,他的哲学思想之核心就是一个“诚”字,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及《爱莲说》等。周敦颐的文学造诣很高,被誉为“文以载道”的典范。
周敦颐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五人,被后世并称为“北宋五子”。
——2025年6月2日至15日初稿 8月3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