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清平乐_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转载~宋词

清平乐

元 夕

风消云缕,一碧无今古。

欲坏上元天不许,晴了晚来些雨。

莫言冷落山家,山翁本厌繁华。

试问莲灯千炬,何如月上梅花?


施乘之(生卒年不详),号枫溪,生平事迹不详。存词1首。

本词是一首元夕词,写得极具特色。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元宵节的天气变化,下片写词人的喜好与追求。

“风消云缕,一碧无今古。”清风四起,吹散了空中的缕缕浮云。天空重新放晴,一碧万顷,此番良辰美景真所谓今古所无。开篇二句写元夕的天气,风散浮云,碧空万里,一派清旷高爽之气。

“欲坏上元天不许,晴了晚来些雨。”今天傍晚虽下了一阵雨,但老天并不容许破坏元宵佳节的气氛,所以天气很快又转晴了。这两句交代了浮云蔽天的原因,原来是刚下过了一场雨。词人采用倒装的句式,交代了元宵这天的天气变化,渲染出一派吉祥喜乐的节日气氛。

“莫言冷落山家,山翁本厌繁华。”不要说元夕之夜我这山野之家显得孤寂冷落,我这隐居山野之人本来就厌烦尘世间那灯红酒绿的繁华。这两句写词人隐居山林,自甘寂寞,不愿再沾世俗之气,体现了词人不慕繁华,不流于世俗的高尚情操。

“试问莲灯千炬,何如月上梅花?”炬:火把,蜡烛。这里作名词用,即盏的意思。试问那千盏莲灯斗艳的场面,又如何比得上清幽的月辉洒上梅枝时的景致呢?一边是莲灯千盏齐亮的盛景,一边是如水的月色,清香的梅花,一俗一雅,词人在结尾两句中对二者做出了选择,结句以问句收束,更见其感情的强烈,态度的鲜明。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于此表露无遗。

全词语言清隽,意境冷峭,表现了词人不慕世间繁华的高尚情操和淡雅的审美追求,在南宋一代的众多元宵词中,可谓风格别具。


相关文章

辛弃疾20首经典诗词,沉雄豪迈,千转柔情,收藏背诵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pgc-card .pgc-card-href {...

四十首《十六字令》词作,值得品读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此调只见两体,均为单调四句十六字,属于最短的词。正体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变体两平韵,...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歌中颜色用法有哪些?

诗歌的内容,简直可以无所不包。诗言志——只要作者想表达,就可以表达任何内容。但诗歌讲究技巧和艺术,而且正是其技巧特色和艺术特点将它和其他文学体裁区别开来。修辞在诗歌中,几乎是必备的技巧。即便是所谓的平...

七绝o中秋月圆(原创)

圆月千城光满楼,人间祥和共中秋夕阳才下山边去,已洒清辉万里流注:新韵。仄起首句押韵#中秋评论集月饼·分5万##原创诗词##秋日随记##秋日生活打卡季##万能生活指南##宝藏兴趣攻略#...

十五首有关九月的诗词,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农历九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它的雅称有很多:季秋,暮秋,玄月,菊月……秋意正浓,秋色正美,正是一年最有诗意时。一草一木,一声一色,无不涤忧除烦,予人悠悠之感。十五首...

唐诗品鉴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 《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古代的风俗,是要登高祈福,思念亲人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