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_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转载~宋词
清平乐
元 夕
风消云缕,一碧无今古。
欲坏上元天不许,晴了晚来些雨。
莫言冷落山家,山翁本厌繁华。
试问莲灯千炬,何如月上梅花?
施乘之(生卒年不详),号枫溪,生平事迹不详。存词1首。
本词是一首元夕词,写得极具特色。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元宵节的天气变化,下片写词人的喜好与追求。
“风消云缕,一碧无今古。”清风四起,吹散了空中的缕缕浮云。天空重新放晴,一碧万顷,此番良辰美景真所谓今古所无。开篇二句写元夕的天气,风散浮云,碧空万里,一派清旷高爽之气。
“欲坏上元天不许,晴了晚来些雨。”今天傍晚虽下了一阵雨,但老天并不容许破坏元宵佳节的气氛,所以天气很快又转晴了。这两句交代了浮云蔽天的原因,原来是刚下过了一场雨。词人采用倒装的句式,交代了元宵这天的天气变化,渲染出一派吉祥喜乐的节日气氛。
“莫言冷落山家,山翁本厌繁华。”不要说元夕之夜我这山野之家显得孤寂冷落,我这隐居山野之人本来就厌烦尘世间那灯红酒绿的繁华。这两句写词人隐居山林,自甘寂寞,不愿再沾世俗之气,体现了词人不慕繁华,不流于世俗的高尚情操。
“试问莲灯千炬,何如月上梅花?”炬:火把,蜡烛。这里作名词用,即盏的意思。试问那千盏莲灯斗艳的场面,又如何比得上清幽的月辉洒上梅枝时的景致呢?一边是莲灯千盏齐亮的盛景,一边是如水的月色,清香的梅花,一俗一雅,词人在结尾两句中对二者做出了选择,结句以问句收束,更见其感情的强烈,态度的鲜明。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于此表露无遗。
全词语言清隽,意境冷峭,表现了词人不慕世间繁华的高尚情操和淡雅的审美追求,在南宋一代的众多元宵词中,可谓风格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