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就能当老师了。”
张居正讲评 温是温习。故是旧所闻。新是今所得。师是师范。孔子谓:“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徒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所道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得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人有来问的,便能与之应答而不竭。有疑惑的,便能与之剖析而无遗矣。岂不可以为人之师矣乎?”此可见君子之学,不以记讼为工,而在于能明乎理,不以闻见为博,而在于能反诸心,学者不可以不勉也。
张居正讲评译释 孔子说:“天下间的道理无穷无尽,而人的见闻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依靠记忆和询问,那么学到的知识能有多少呢?如果能不断温习之前的所学,对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反复地揣摩、体会,不遗忘它们,又能够在掌握了某一知识后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即使是不知道的知识,也渐渐地都领会了。做到这些后就能看到自己对义理的理解一天比一天透彻,学问也越来越丰富。有人来请教自己时,就能够和他深入讨论而不至于无话可说。如果有人有了疑惑,也可以帮他细致地剖析事理。这不就是可以当老师了吗?”从这些可以看出君子做学问,不能把功夫浪费在记忆背诵上,而在于能够明白事理;不能只追求知识的广博,而在于能在不同的想法之间互相类推,做学问的人不能不这么勉励自己啊。
内容源于《听张居正讲论语 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