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王者与霸者的区别:格局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成败


前言: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楚汉争霸的两位男猪脚——项羽和刘邦。

成王败寇,颠沛不破的道理。

情感上,我们会轻而易举地同情弱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李清照这首《夏日绝句》,极为应景。

英雄事迹,总易走进人们的视野。

然而,当我们重新走进“楚汉相争”的这段历史,令我不禁思考起来。

一个人,成王或称霸,

这或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刘邦,成就了帝王事业。

项羽,达成了人生霸业。

帝业与霸业。

大汉帝国,三百余年。

国家安定,人民幸福。

西楚霸业,八年寿终。

生灵涂炭,众叛亲离。

这个背后,是一个人的视野与格局,胸怀与智慧。我忍不住会思考,普通老百姓所追求的,是怎样的江山,所向往的,是怎样的幸福。

心心所系的,又是怎样的大人物。


一、王者:目标清晰,坚持到底

司马迁的笔,看似随意。

然背后,却自有道理。

当初,沛公驻军霸上。

范增令人观其周身之气,有龙虎之气,天子五彩之象。范增言之项羽,杀之,以绝后患。

鸿门宴,项羽放虎归山。

后来,刘邦落败荥阳,弹尽粮绝。

范增再次谏言:灭刘邦,以绝后患。

项羽,举棋不定。

然,刘邦军中,奇人出奇计。

背叛项羽之军师——陈平,利用“反间计”,成功离间项羽范增,引发二人嫌隙。最终,范增怒而离开项羽,疽发半途而亡。

临走,范增留言: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憾走,他看得很明白!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失败,一句“竖子不足与谋”,深恶痛绝地讽刺了项羽的少智!

反观项羽的“垓下之围”。

张良陈平,齐齐谏言刘邦: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患’也。”汉王听之。

——《史记.项羽本纪》

此二人,劝谏刘邦,彻底灭了项羽。

刘邦,得言,纳之。

对照二人:

范增劝告项羽,杀刘邦,不成。

张良陈平劝之,杀项羽,谏成。

这背后,是一种吸纳智慧的胸怀和气量。

项羽,容不下范增独智谋。

刘邦,巴不得身边多智星。

项羽,多次想和刘邦共分天下。

楚河汉界,那条鸿沟,项羽是相当心动的。

然而,刘邦,却轻易不为所动。

这个背后,

一个是统一天下,

一个是偏安一隅。

帝王大业,和霸王之业。

眼界和格局,相差十万八千里。

同时,霸业背后,是诸侯分治。

反观,帝业背后,是一统天下。

一合,一分,高下立判。


二、王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刘邦打算听取张良陈平之计,除尽项羽,以绝后患。一路追赶,披星戴月。

追到河南陽夏(今河南太康),韩信、彭越之援军迟迟不至。

项羽反攻,刘邦大败。

于是,刘邦躲在深涧壕沟之中,可叹奈何。

然,陈平、张良又生一计。

他们左右说服刘邦,项羽之所以今日打败你,那是因为,韩信、彭越二将,至今都没封赏之地,有军功,却没有封地,当然,也就没动力。

所以,韩信彭越,正“等待着”,过来救你。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刘邦落到这个田地,当即反思,并及时,改错为正。

那一天,刘邦派使者,告之韩信彭越。

并承诺二人:

河南淮阳以东,到大海,封给韩信;

河南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山东毂城(今山东东阿),封给彭越。

以此,共同破楚。

于是,韩信、彭越,双双来战。

有时候,王业,是一种相互成就。

关键,在那时候,项羽大司马周殷——判楚,九江王英布——也判楚。

二人,还联合刘邦、韩信、彭越,共五路人马,将项羽,团团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活活好几圈。

此刻项羽,众叛亲离,夜不能寐。

他,喝了一壶小酒,眼望着虞姬,耳听着四面楚歌,清唱了一首绝响,《垓下歌》。


三、王者:大风起兮,威加海内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特别像描写项羽的出身。

项羽,从小好武,力能扛鼎。

出身贵族,骄傲不已。气概不凡,英雄豪气。

然而,时不利兮骓不逝。

青骓马不能再飞奔了,是时机不利于自己,还是自己,一直不懂得利用时机。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就这样了,怎么办!

马儿不跑,我心奈何!

江山美人,我所爱,这该怎么办!

一首《垓下歌》,是项羽内心真实写照。

反观刘邦的《大风歌》,字字都是呼天喊地的气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云飞扬,何等的气魄。

一个有格局的人,懂得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乃时机,成事的时机。机会成不成熟。

地利,乃位置,所处的位置。站不站得正确。

人和,乃人心,所向的人心。拥不拥护自己。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刘邦,以他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他能成就大汉之帝业,一点也不奇怪。


纵观许多人,一生事业,做到最后孤家寡人。

只能容许自己一人好,见不得别人多获一分。

岂知,天堂的相敬如宾,是以诚意待你,你亦诚意待我。多相扶持,共同进步。

然人间,有一种炼狱。

——你别想得我好,我也不会让你甜。

一个人,成事大小,与他的胸怀与格局有关。

格局大的,如刘邦,事业越做越大。

众人扶持,共同进步。

一起壮大,共同繁荣,成就帝王大业。

格局小的,如项羽,事业越做越小。

逢人推倒,单打独斗。

拉人下水,落得一丁,苟延残喘一息。

相关文章

学诗计划|《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

这首诗和李白的《长相思》一样,用的是六朝以来的乐府杂曲的形式。 整首诗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漂流时思念心中人,孤苦无依的苦闷心情。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

李白和杜甫谁技高一筹?看完两首写长江的诗,答案立见分晓

要说在唐代选出两位诗人,相信很多读者的答案都是李白和杜甫。虽然两人总被一道提起,王不见王,但其实两人的诗歌风格不同。而且杜甫还是李白的小迷弟。两人都爱诗,但却是不同的风格,杜甫擅长写现实主义诗歌,他晚...

读诗词|辛弃疾最著名的20首词,让孩子领略宋词的魅力

资料转载来源于:萌智https://www.toutiao.com/a6808752332709298696/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

杜甫这六个写作的名句,教你如何下功夫写诗

很多读书人都是很崇拜杜甫的,他的写作功夫真是了得,特别是诗歌,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诗圣和诗史。杜甫一生创作了三千来首诗,现在见于《杜工部集》和《全唐诗》的约有一千五百首。杜甫求...

杜甫最美的一首春雨诗,全诗句句皆是名句,历经千年来传诵不绝!

杜甫在经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在成都草堂定居的这段时间,他每天亲自耕作,种菜养花。蜀地因气候湿润,所以经常下雨,一场场春雨触发了杜甫内心深处的情...

初秋诗词|领略清秋之美

初秋明朗,碧空云卷云舒,金风细细,一叶落而知秋。舒爽的秋风,带着丝丝清凉,温柔袭来;初秋的诗词,则带着几分浪漫和整个秋天的诗意,随风而来。《初秋》唐 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