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选读o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十五)
七绝选读081
文/今庄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十五
〔宋〕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亦作至能、志能,一字幼元,号石湖居士,南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登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孝宗隆兴二年(1164),除枢密院编修官。乾道元年(1165年)任校书郎,迁著作佐郎。三年(1167),知处州。五年(1169年),迁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六年(1170)迁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全节而归后,除中书舍人。七年(1171),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四年(1177),除权礼部尚书。五年(1178)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七年(1180),起知明州。八年(1181),知建康府。十年(1183年),任资政殿学士。十五年(1188),起知福州,后封吴郡开国侯。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任资政殿大学士,起知太平州。因次女卒而辞官回乡。四年(1193)病卒,追赠五官。后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著有《石湖集》等。尤工诗,与尤袤、杨万里、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全宋诗》编其诗三十三卷。《宋史》卷三八六有传。事见〔宋〕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等。
【注释】
(1)诗题:题下序:“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绝,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淳熙丙午: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沉疴:重病。纾:缓。即事:眼前的事物。辄:立即;就。
(2)菜花:蔬菜或油菜的花。
(3)田家:农家。
(4)窦:洞。此指狗窝。
(5)行商:往来各地流动经商的商人。
(6)买:一作卖。周汝昌《范成大诗选》云:“宋茶法有‘禁权’,有‘通商’,行商取得官方所给‘长引’‘短引’始许自买于种茶园户。所咏指此。”[1]
【译文】
蝴蝶成双成对地飞进了菜花丛中,时至暮春白天渐长,没有客人来到我这农家。突然,几只鸡扑扑翅膀飞过了篱笆,狗也在狗洞边汪汪地叫了起来,不问便知又是有流动商贬来买茶叶了。
【作法】
作者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因病归故乡石湖隐居。淳熙丙午(1186)病情缓解,诗人先后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原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此诗为晚春十二绝其三,总第十五首。诗中通过描写田家晚春景象,展现了作者田园生活的闲适与生机。高海夫《范成大诗选注》云:“诗写农村春末夏初的景象,于宁静中却透露出一派生机。”[2]诗格律为仄起首句入韵式,押麻韵。第三句“吠”字拗,第四句用了“来”字救。
此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前两句以蝴蝶飞舞的动态与田家无客的静态相映衬,后两句以鸡飞狗叫的动态突出行商到来的场景,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生活气息。结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行商”代指前来买茶的人,使诗句更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的静谧与后两句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田园生活平时的宁静和行商到来时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从侧面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冯振《诗词作法举隅o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作法二十四云:此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3]诗中第三句先设置一个结果,即“鸡飞过篱犬吠窦”,然后第四句用“知有”作起,给出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即“知有行商来买茶”。这种先果后因的叙述方式,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悬念,也让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1] 周汝昌.范成大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212.
[2] 高海夫.范成大诗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9.
[3] 冯振.诗词作法举隅[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