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辛弃疾写了一首霸气十足的词,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彰显男儿本色

booxun2周前 (08-30)知识百科3

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非苏轼和辛弃疾莫属。辛弃疾是一个能文能武的词人,他“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写诗”。曾经驰骋于沙场,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当他擦拭着长剑,回忆着过去,吟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时候,这不是文人的想象,而是真实的经历。

辛弃疾是个名副其实的硬汉,史书记载他是:肤硕体胖,目光有稜,红颊青眼,壮健如虎。这样的辛弃疾是一个“穿衣显瘦,脱衣有肉”集刚猛与柔情、彪悍与细腻、粗放与婉约于一体的大宋最有才华的男子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即使迟暮,依然不改雄心壮志。年近五十的辛弃疾,听说朝廷意图北伐,依然斗志不减当年,与好友陈亮谈论抗金之事,书信往来,这首《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便是其中的一首回信,读后令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词的上片写友情。老朋友陈亮的到来,让辛弃疾焕发了失去已久的雄心壮志。他们一起喝酒,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不在乎功名利禄,酒喝完了再满上,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用典狂魔”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元龙臭味”和“孟公瓜葛”都是用典故,分别指三国时期的陈登和汉代的陈遵,以此来形容二人的关系好。

“硬语盘空”是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这里是说他们的真知灼见无人来听。这里辛弃疾还回忆起从前和陈亮一起对月饮酒的情景,那时音乐环绕,觥筹交错,看着西窗明月,体会着世事沧桑。可以看出,此时的辛弃疾是有些失落的,从前的意气风发,如今的年老多病,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心中的惆怅。

下片论国事。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然后他借助朋友之口表达自己的雄心: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都说人才难寻,当政者却让志士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当政者竟然甘愿去千里之外购置骏马的尸骨!辛弃疾心中焦虑,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最后,辛弃疾借用好友的口气表达了自己“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坚定。他期待着好友能大显身手,其实这更是对自己的激励,“看试手,补天裂”一句运用了女娲补天的典故,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女娲补天,壮士复国,这一句彰显了男儿本色,读后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决心让辛弃疾说出了这句誓言,他们要力挽狂澜,匡复河山,抗金北伐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这首词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彰显了男儿真本色。很难想象到,此时的辛弃疾已经49岁了,他的人生依然豪迈壮烈。特别是最后几句,字字沉重、慷慨激昂,读后令人热血沸腾,充满了斗志。后来,辛弃疾终于迎来了上战场的机会,他先后两次出山,怎奈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仍是壮志难酬,无功而返。1207年已经68岁的辛弃疾无力再战,病逝于铅山。据说辛弃疾在临终时仍在大喊“杀贼,杀贼,杀贼”,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仍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坚守了“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你喜欢辛弃疾的哪句词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收藏,关注,分享!小编每天都会更新不同的内容,您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本文版权系作者原创,未经许可切勿转载)

相关文章

10首荡气回肠的怀古诗词,人生必读

01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凤凰台,在金陵的凤凰山上,据说南朝刘宋永嘉年间,...

25句古文精华,句子虽短,哲理悠长!

《尚书》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简析】以捉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就会丧失斗志。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宁,别人的言论也要符合道才能让人接受。《春秋》私视使...

史上最精彩的6首《浪淘沙》词,辛弃疾佳作第三,前两名水平更高

《浪淘沙》这个词牌比较常见,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精品词作,那最经典的6首《浪淘沙》都是哪些?如何排名?本文即将揭晓谜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精彩好词。第6名 北宋晏几道的《浪淘沙 小绿间长红》小绿间长红,露蕊...

送孟浩然之广陵

初中的同学们,我们小学的时候,都学过李白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大家都可以背诵,诗句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送别诗,这是本首诗的基调。但是诗中的离...

「诗词考辩」早朝大明宫王维、岑参、杜甫谁的和诗最好?

至德二年一个寻常早朝,曾为玄宗拟传位诏书的中书舍人(相当于国办主任)贾至心血来潮,给朝廷两省官员们写了一首诗。盛唐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三位诗人皆有和诗。谁写的最好呢?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伯仲。 首先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