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记忆~苏堤春晓》
2020/04/04
清明之日,杭州天气温和多云,上午9时许从下沙奥特莱斯骑单车到文海南路地铁1号线,经过出示健康码,安检,测体温,刷卡上车,地铁车厢人不多,都有座位,出行人都带口罩。地铁1号线是从下沙江滨开往湘湖的。当行至在彭埠地铁站时正值10时,车内广播告诉乘客,今天是全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哀悼日,此时列车临时停车鸣笛,乘客起立默哀3分钟,表达对逝者追思。在10:30到龙翔站下车,步行绕西湖经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到太子湾公园。
而后到苏东坡展览馆参观,沿三公里苏堤步行,春风拂绿,鲜花盛开,绿波荡漾,小舟摇摆,鸳鸯戏水,游人如织,大多是合家出游。此时进入人间仙境一般。似有″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意境,漫步在苏堤,走过小桥流水,经过2小时行程,来到曲院风荷,而后到岳王庙。清明追思日,徜徉在美丽西湖苏堤上,浮想联篇,逝去的亲人一个个仿佛都在眼前,陪我欣赏天下美景,沉重心情才慢慢得以释怀!
苏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成烟,掩映湖面,风趣横生。有诗为证:树烟花雾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苏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六座桥,杭州人将这六座桥俗称为“六吊桥”,民间有“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歌谣。解放后六桥重新加固并拓宽,桥栏杆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图案,保持古桥原有风貌。
苏堤风光
苏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烟,春风骀荡,翠鸟和鸣,意境动人,故称之为“苏堤春晓”。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鲜花争艳,长堤延伸,六桥起伏。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苏堤六桥
沿堤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古朴美观,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桥头所见,各领风骚:
映波桥与花港公园又相邻,垂杨带跨雨,烟波摇漾;
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
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
压堤桥约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
东浦桥有理由怀疑是“束浦桥的讹传,这里是湖上观日出佳点之一;
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整饬路面,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苏堤》
乾隆皇帝(清)
通守钱塘记大苏,
取之无尽适逢吾。
长堤万古传名姓,
肯让夷光擅此湖。
《苏堤清明即事》
[ 宋 ]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