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蔽明塞聪(一天认识一个成语)_蔽塞怎么读音

booxun3周前 (08-27)知识百科3

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解释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 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 蔽明塞聪是贬义词。

繁体 蔽明僿聰

近义 蔽聪塞明

词语解释

蔽明塞聪[ bì míng sè cōng ]

⒈ 蒙住眼睛不视,堵塞耳朵不听。谓对外界事物不见不闻。

引证解释

⒈ 蒙住眼睛不视,堵塞耳朵不听。谓对外界事物不见不闻。

引宋 曾巩 《洪范传》:“立於无蔽之地者,其於视听如此,亦不用之於小且近矣。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成语释义

蔽明塞聪(bì míng sè cōng)指故意遮蔽视线、堵塞听觉,比喻有意不闻不问,拒绝接受外界信息。

  • 蔽明:遮住眼睛,使之看不见。
  • 塞聪:堵住耳朵,使之听不见。
  • 整体含义:形容人故意封闭自我,对真相或现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典故与出处

  1. 《荀子·解蔽》
  2. 原文:“蔽明塞聪,内视反听。
  3. 背景:荀子在讨论认知局限时提出,人若被偏见蒙蔽(“蔽明”),或拒绝接受外界信息(“塞聪”),就无法正确认识事物。此处“蔽明塞聪”原指认知障碍,后演变为贬义成语。
  4. 汉代王充《论衡·书虚》
  5. 文中批评某些儒生“蔽明塞聪,信伪迷真”,指他们盲目迷信古籍而忽视现实证据。
  6. 宋代朱熹《朱子语类》
  7. 朱熹用“蔽明塞聪,终为下愚”批评那些固守成见、拒绝学习的人。

语法与用法

  • 词性:贬义动词短语,多用于批评或讽刺。
  • 适用对象
    • 形容人故意回避现实(如统治者闭塞言路)。
    • 批评学术或思想上的封闭态度。
  • 例句
    • “管理者若蔽明塞聪,不听取民意,终将酿成大患。”
    • “学术研究最忌蔽明塞聪,固守一家之言。”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闭目塞听、掩耳盗铃、视而不见。
  • 反义词:广开言路、兼听则明、耳聪目明。

文化背景

  1. 儒家思想中的认知观
  2. 荀子强调“解蔽”(破除认知障碍),认为“蔽明塞聪”是理性思考的大敌。
  3. 朱熹等理学家主张“格物致知”,反对封闭自守的学习态度。
  4. 政治隐喻
  5. 古代常用来讽谏统治者(如《资治通鉴》中批评昏君“蔽明塞聪,以成其恶”)。

现代应用

  • 可用于批评信息时代的“信息茧房”现象,如:
    “算法推荐让人蔽明塞聪,只看到自己认同的观点。”
  • 也适用于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强调开放心态的重要性。

补充说明

  • 该成语与“闭目塞听”几乎同义,但“蔽明塞聪”更侧重主观故意性。
  • 在哲学讨论中,常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形成对比。

如需具体文献用例或延伸解读,可进一步提问!

相关文章

唐诗-5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十首《十六字令》词作,值得品读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此调只见两体,均为单调四句十六字,属于最短的词。正体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变体两平韵,...

克拉默练习曲技术分析

克拉莫,又译作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Johann Cramer,1771.2.24.-1858.4.16.),原籍德国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和钢琴教师。1771年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著名音乐世家,是原...

杜甫诗词里的千古名句:你都读过吗?

1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杜甫 《佳人》2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4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落落续句诗: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

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上联:滴滴椿萱泪上联:今朝别去乡关月上联:月圆人聚散下联:黄花篱外寂寂开,云里雁徘徊,今宵同看乡关月,月满楼台·——抛砖引玉、落落诗词原创——七绝...

唐诗品鉴 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 《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古代的风俗,是要登高祈福,思念亲人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