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故事——爱国篇①」保家卫国的新安战将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侯景之乱”爆发。侯景是五胡中的羯族人,统率的是当时梁国百姓所指的“胡兵”。
侯景攻入建康(今南京)之后,分兵占领了吴兴郡(今杭州、湖州),夺取了会稽郡(今绍兴),继而把钱塘江流域的城乡破坏殆尽,杀死了数十万平民百姓。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钱塘江上游的新安郡出现了一个抗击“胡兵”南侵、率众保家卫国的英雄。他就是休宁篁墩的程灵洗。程灵洗组建起武装民团,接应新安郡城的百姓,并掩护新安郡太守萧隐及衙门里的官吏撤退到篁墩。
侯景的“胡兵”自渡江以来,一直所向披靡,但他的部将元义在占领新安郡城之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击,吃了第一场败仗。他派出追击新安太守萧隐的马队,被埋伏在山道两边的民团所围歼。石匠或铁匠出身的民兵居高临下,用滚木与礌石攻击“胡人”骑士,而精于“太极功夫”的拳师棍卒则突入敌阵,杀败残匪。
元义被迫退回新安郡城。程灵洗则把投奔到篁墩来的太守萧隐奉为盟主,收编各方的抗敌力量,扩建义军,把歙县、始新(今淳安)、休宁、黟县建成了牢固的根据地。
新安郡城分为内城和外城,易守难攻。内城沿天镜山墩的东、南、西三面用大块石砌成高5米的石磅,犹如城墙,并以三条石级为通道。外城沿新安江岸用大松木钉成木栅,人称木栅城。为了解决城内百姓的饮水、用水问题,建城的人开凿有西渠与东渠。西渠经西门村流入:
渠经星桥流入。
程灵洗决定智取。他率人潜入水底,凿沉了元义沿江部署的所有战船,将“胡兵”全部逼入木栅城。同时派人堵死了东、西二渠,断了城内的水源。
这样,便从根本上破坏了元义“固守待援”的计划,使他不得不带领残部,突围退出新安城,并报告侯景说:“新安的山民简直就是溪间的山魅,崖畔的狐狸!”
因此,程灵洗被梁元帝授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新安诸军事、云麾将军、资领新安郡太守。后侯景特派其副帅吕子荣率大军来攻新安。
程灵洗因熟读《易经》,深谙“太极”思想,故而决定避其锋芒,主动放弃新安郡城,退回歙县、始新、休宁、黟县根据地,与侯景的大军打起了游击战。程灵洗拖住了吕子荣率领的大军,加速了南侵“胡军”的全面失败。为此,在程灵洗重新光复新安郡城之后,他又以军功被授予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青冀二州军事、青州刺史,继而受命率部走出新安,协助太尉、扬州刺史王僧辩镇防扬州。
程灵洗死后,被追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陈书》《南史》有他的传记,程灵洗成为徽州历史上第一个正史立传的名人。
点评:
程灵洗是对当时的全国御敌南侵战争、平定“侯景之乱”发挥了重大作用,并成功领导新安民众保家卫国的爱国将领。——江声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