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三首古诗致敬天下所有母亲:愿时光慢一点,爱您多一点

booxun3周前 (08-23)知识百科5

#母亲节#

母爱,是临行前温热的叮嘱,是归家时亮着的灯火,是岁月里永不褪色的守望。

母爱无疆,重若千钧;孝心无价,贵在真心。

岁月疾如奔马,来日并不方长。

别让那些被忙碌耽搁的陪伴,被距离拉长的思念,成为生命里无法弥补的遗憾。

但奉欢娱养慈母,荣名势利不须求”,三首古诗致敬天下所有母亲,愿时光慢一点,爱您多一点。

01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王冕《墨萱图二首·其二》

北堂下明艳的萱草宛如母亲的化身,绽放着温柔光芒。

季节流转,草木荣枯,再繁盛的萱草,也终有凋零之时。

为人子女的孝心,怎能取决于是否富贵?

昨夜,风雨裹挟着寒霜而至,江面空旷寂寥,寂静无声。

岁月悄然流逝,母亲也在时光的雕琢下渐渐老去。

漂泊他乡,归期未定,满心愧疚如重锤击打,煎熬又无奈。

我们总以为,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却不知对母亲而言,子女的真心相伴,胜过世间一切浮华。

别让忙碌成为借口,别等岁月偷走陪伴的机会。

母亲节,愿天下子女都能放下匆忙,多些陪伴,将爱与感恩诉与母亲听。

愿每一位母亲都能在儿女的陪伴中,笑靥如花,安享岁月静好。

02

青岩山下石溪头,草屋柴门事事幽。

但奉欢娱养慈母,荣名势利不须求。

——王绅《送稌东归并示穆穰稔辈六首·其二》

青岩山下,潺潺溪水,蜿蜒流淌。

溪流边,伫立着一座茅屋。

柴门轻掩,周遭草木葱茏,处处弥漫着静谧清幽的气息。

对于诗人来说,功名利禄、荣华声名,都是过眼云烟。

此生只愿全心全意,侍奉母亲,让她在平淡的岁月里尽享天伦,安度晚年。

孝心无关贫富,重在真心;无关形式,贵在长久。

距离从来不是孝心的藩篱,忙碌也不该成为缺席的借口。

纵使不能日日承欢膝下,朝暮相伴左右,也应常回家看看。

母亲节,愿每一位子女都能珍惜当下,常怀感恩。

愿天下所有母亲,在爱与陪伴中,静享流年,安度岁月。

时光温柔以待,余生顺遂安康。

03

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

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袁枚《伤心》

回首过去的六十三年,每一个除夕都有母亲的陪伴。

如今,母亲已永远离开。

又是一年除夕,本是阖家欢乐的日子,却只剩下满心悲戚与悔恨。

抚琴欲奏,追忆往昔,惊觉岁月匆匆,弹指间阴流年成过往;

摆上椒酒,祭奠母亲,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案几。

那些侍奉母亲、承欢膝下的日子,曾经不以为意,而今,却成了千金难换的珍贵回忆。

时光最是无情,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在奔波中忽略了陪伴,在忙碌中淡漠了问候。

人生最大的痛,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最深的遗憾不是未曾拥有,而是拥有时不懂珍惜。

母亲节,愿时光放暖,许我们慢慢爱;愿岁月慈悲,许母亲岁岁安。

-END-

图片作者:小兔团子

相关文章

经典诗词赏析!品诗也是在体验另一种人生!

《憾事》 少年心事叠成秋, 未敢言明已白头。 若问此生何所憾, 玫瑰枯在未赠时。 《故人》 别后事》 (红字标题+「解忧段子」印章) 少年心事叠成秋, 未敢言明已白头。 若问此生何所憾, 玫瑰枯在未赠...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梁启超评:荡气回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摸鱼儿》。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

历史上这些关于中秋的经典对联,不仅有难度,还很有趣

今天是中秋佳节,三五好友在赏圆月、品美食的时候,不来点对联怎么能行?历史上这些关于中秋的经典对联,正好派上用场。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纪晓岚号称“对联大师”,然而有一年中...

十五首有关九月的诗词,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农历九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它的雅称有很多:季秋,暮秋,玄月,菊月……秋意正浓,秋色正美,正是一年最有诗意时。一草一木,一声一色,无不涤忧除烦,予人悠悠之感。十五首...

飞花令一一台

1.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 岑参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春江花月夜》唐 · 张若虚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些借重阳节写情的优秀诗词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节日素有登高祭祖、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人们借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以重阳节为题材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