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古诗词品鉴(之四)
一、原文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
二、欣赏
1、李白的《月下独酌》共有4首诗,其中花间一壶酒是其中的第一首,也是传诵最为广泛、大家喜爱的一首诗。诗人以月为友,以影为伴,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这首诗创作于唐天宝三年(744年)长安时期,正值李白处于官场失意落魄阶段。这是诗人在仕途受挫时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2、这是经典的一首“无中生有”诗。月下独酌本是孤独寂寞的一个饮酒场面,在诗人的笔下,通过丰富的遐想,以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美酒和花丛与人、月、影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生成热闹、欢快、轻歌曼舞的一个场景,从一个侧面也表现了诗人的浪漫生活情怀。
3、这首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的复杂情感。从表面看,诗人酒兴大发,自得其乐,可背后却是有着无限的凄凉,孤独到邀月与影还不够,甚至在以后的岁月里,还要与月永结同游,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
4、试想一下,如果诗人有众多“朋友”,何故要邀月饮酒,与“朋友”同乐且舞不是更好吗?可见诗人精神世界孤独冷清到了极点。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这个环境下,恐怕要得抑郁症了,跳楼的心思都有了。当然,诗人的“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文友等一般普通朋友,而是欣赏和支持他的政治主张、同他立场态度相同的朝中权贵“朋友”。
5、“须及春”中的“春”,应是美景。可以理解为春光明媚。美好时光更切诗意。
6、我在花丛中斟了一壶好酒,独自酌饮,没有一个知音。只能举杯邀请天上的一轮明月同我共饮,对着明月、对着自己的影子和我,就是三人。月亮本来不会饮酒,影子也不过汪然跟随在我的身前身后。暂且以明月和影子为伴,趁着春宵良辰,及时行乐。我唱起歌,月亮在空中徘徊不定;我起身舞,影子跟随我零乱飘移。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时各自离散。但愿能与月亮永结为无情之友,相约遨游在无垠的天空。
三、亮点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起酒杯,邀约自己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三人举杯共饮。这两句诗,开创了喜酒爱好者独自饮酒的欢乐场景,成为后世酒仙、酒圣们独自饮酒的最佳借口。
2、“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即不懂感情、没有感情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忘情、尽情。相期,即相约、约会。邈,遥远之意。我愿与月亮永远结下纯洁的友谊,相约畅游在遥远浩瀚的天际。李白一生中,留下了大量与月亮有关并赞美月亮的诗句,可能真的与月亮“永结无情游”。
3、这里的“无情”,是指月亮与诗人结交的是一种超越情感的纯洁关系,犹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诗人希望与月亮永远结下一种不受情感波动影响的友谊。这种友谊,超越了世俗的情感纠葛,是一种更为纯粹、恒久的关系。诗人思想上的这种理想状态,在当时的官场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权贵、君臣们之间的交往和结交,一定会受到主张、见解、观点的影响,那里会有一种超越情感的人际纯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