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经典诗词,看古人如何借竹,吟出千古奇句!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而竹子因其四季常青,百折不挠的品质,更是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而古往今来,有关竹子的诗词就更是多不胜数,比如下面这10首就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写的。大意是说在一个午后,他独自坐在诗情画意的竹林中弹琴,周围是摇曳的翠竹,轻柔的风拂过脸颊,如天籁般的琴音从指尖流出,这让他如痴如醉,以至于一直弹到月上当空才猛然发现,夜已深……
2.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这是公元761年,杜甫在严武家看到刚长出来的新竹有感而发所写的,“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雨洗刷过的竹更加翠绿干净挺拔,微风吹过摇曳飘香,他说希望竹子不要被人随意砍伐了,让它自由地茁壮成长直插云霄,同时也暗示自己的抱负希望能得以实现。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是“扬州八怪”之一,这是他仕途受挫后所写的,表面上看他像是写竹子,但实际上他是想借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竹子,来表达自己的心志,以及他直面困境时那种顽强拼搏,以及绝不认输的精神。
竹子那么弱小,尚且能顽强地在石缝中茁壮成长,无论风吹雨打,都不改要奋发向上的信念。竹子都能做到,而他作为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轻言放弃?
4、《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这是公元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去寿星院游玩看到墨竹时所写的,他说吃饭可以不吃肉,但是住的地方一定要有竹子。
因为他不想做个俗人,他要做个文人雅士,关键是他很欣赏竹子那种中通外直,百折不挠,四季常青的品质,而这正是他的人生追求。
5、《庭竹》
——唐·刘禹锡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刘禹锡说竹子不畏风吹雨打,严寒雨露的侵袭,依然像个君子一样向阳而生、百折不挠,所以它无论在哪里都很受欢迎。表面上看是说竹子,但实际却是借竹子来赞美君子的高尚品格,以及暗示自己就像竹子一样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但依然积极乐观上。
6、《咏竹》
——南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刘孝先说,竹子虽生在荒野里,但却直插云霄,可惜无人欣赏,徒有满腔抱负,耻染湘妃泪……谁能制作出长笛……当龙吟?他借竹自喻,表达了自己空有一身抱负,但却遇不到伯乐的无奈。
7、《咏竹》
——宋·袁燮
此君林下静无尘,苗裔生来便逸群。
头角崭然圆玉峙,养成直节要凌云。
袁燮说竹林下干净不染尘,而且幼笋生来就超群脱俗,孤傲且澄明,它远离尘嚣,默默养精蓄锐生长,直至圆润的竹子节节攀升直插云霄,实现与日齐的壮志凌云。
8、《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燮说新竹之所以能高过旧竹,是因为旧竹一直在托举,才有了新竹的现在,而且年年如是循环不断,生生不息,就像后浪推前浪一样,要记得自己的来处。
9、《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里下了一场雨后,天气突然转凉了,王维在山间漫步,天上的明月透过松叶间隙漏下来斑驳唯美,而泉水涓涓的在石上流淌。
突然,竹林里传来了一阵欢声笑语,一看原来是洗完衣服一路打闹着回家的姑娘,荷叶被路过的渔舟滑倒在两边,让宁静的荷塘增添了几分意趣。
10、《咏竹》
——明·朱元璋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朱元璋虽出身寒微,但他却为明朝打下了将近三百年的基业,成了开国皇帝,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他所写的诗就更是大气磅礴、豪迈奔放、振奋人心。
他笔下的竹子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还能屈能伸。虽然,大雪纷飞的时候被压弯了腰,低下了头,但它的身子却依然倔强地挺着,绝不放弃,它始终坚信守得云开见月明,到时与天比高低。
他告诉我们,在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坚强勇敢的积极面对,并战胜它,胜利才会属于你。
【声明】: 参考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