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诗231: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如何记忆?
词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赠给从南海归来的王定国侍妾寓娘。
王定国即王巩,苏轼好友。因为“乌台诗案”被牵连,贬至宾州(今广西宾阳),其歌伎柔奴(寓娘)随行。王巩北归,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广南风土应该不太好吧?柔奴却答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大为赞赏,因作此词。
作者:苏轼(1037-1101)。
此词创作于1083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数年。他不曾想到,多年之后他也要被贬岭南,甚至又贬到海南。“此心安处是吾乡”,恐怕也一直是苏东坡的慰藉。
诗词:
1: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常常羡慕人间竟有如此精雕玉琢一般的儿郎,老天应该是赠给他如此美女。
玉郎: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泛指青年男子。
点酥娘:梅尧臣诗中说“琼酥点出探春诗”,点酥为诗形容女子聪慧。苏轼称柔奴是点酥娘,一是赞扬她聪慧;二是形容她天生丽质点酥而成。
2: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都称赞道她的清歌从齿尖传过,如风起,歌声像雪飞过一样,让炎热世界变得清凉。
尽:全、都。皓(hào)齿:雪白的牙齿。炎海:酷热。
3: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你从万里归来,容颜却更年轻,微笑时犹带着岭南的梅香。
颜:容颜、颜色。岭:指大庾岭,因山上多种梅,也称梅岭。
4: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试探着问:岭南应该不好吧?你却说道:心安之处,便是我乡。
白居易在《初出城留别》中有写道:“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在《种桃杏》中写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柔奴一定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以才能说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佳句。
苏轼的这首词,也让更多人知道,给多少漂泊的游子,一个心里的慰藉啊。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乡”飞花令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