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中华典故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ooxun1个月前 (08-04)知识百科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名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原文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一切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进行而成。

《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是叙述老子朴素的辩证观点的。老子根据事物总是由小而大地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



老子说:当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当事情还未显露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处理好,要在祸乱还没有出现时就进行治理。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土堆积而成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语,首先强调的当然是走好足下的第一步,要有一个好的开端。更为可贵的是,在强调走好第一步的同时,又强调了走好每一步。有一个好的开端还不够,还要把这好的开端坚持到最后,坚持到终了,这就是老子“慎终如初,则无败事”的思想。

提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又想到了一个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出自《后汉书》中陈蕃的故事。陈蕃是东汉时期的一个有志青年,他曾表示自己胸怀大志,要治理天下,而不是拘泥于打扫一间小小的屋子。陈蕃的这一观点,被他的朋友薛勤所质疑,薛勤问他:“你为什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其意思就是先给妻子做出榜样,宣传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的“第一步”,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

这句话的寓意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身边的小事都不去做好,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去做好更大的事情呢?同时,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才能更好地去做更大的事情。

相关文章

一茶,一书,一知己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虚怀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和涩。人生就是一本书,谱写出了成功和失败,幸福和快乐。人生必...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词,梁启超评:荡气回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辛弃疾的一首经典词作《摸鱼儿》。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

宋词豪放派第一人,辛弃疾经典的6首宋词,你可能都没有读过

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弘扬传统诗词文化,分享精彩诗词给朋友们欣赏,善莫大焉。本文分享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精彩的6首词,这些词知名度并不高,但水平很高,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我们细细品...

六年级上册古诗《过故人庄》文本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心思想】《过故人庄》这首诗描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表达了诗人...

落落续句诗: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

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上联:滴滴椿萱泪上联:今朝别去乡关月上联:月圆人聚散下联:黄花篱外寂寂开,云里雁徘徊,今宵同看乡关月,月满楼台·——抛砖引玉、落落诗词原创——七绝...

【又到重阳·海报】重阳诗汇:《蜀中九日》

【编者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敬老等习俗,而今重阳节更是人们表达孝老爱亲的节日。为不断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