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除夕:让这首经典的清诗,带给你最浓郁的年味,其中两句尤其美妙

booxun1个月前 (08-04)知识百科3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雪花飞舞,梅花翘首,东风扣户,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不仅意味着新春的开始,更是象征着团圆、新生和美好的希望。

所以在本期,我们且一起来欣赏一首年味满满的新春诗作。

这首诗乃清代诗人孔尚任所作,字里行间洋溢着新年特有的欢愉气息,全篇句句都是精彩之笔。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我国清初诗人、戏曲家。

孔尚任不但诗写得不错,而且在戏曲方面也颇有造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他与洪昇并称为“南洪北孔”,被人们誉为康熙时期文坛之双星。有名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就出自孔尚任之手。

我们本期分享的这首《甲午元旦》笔调轻快、气氛欢愉,主要描写了作者守岁、喜迎春节的美好情景。

诗的首联一出场就给人以十足的年味: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头顶的白发虽然已经很稀疏了,但是围着火炉和家人一起守岁的过程中,也竟然能够丝毫没有睡意。

作者先描摹了自己的形象,进而又描述了自己的举动与心情。

稍加留意我们会发现,在首联的两句之间,存在着严谨的转折关系,而且后一句的笔调明显在前一句的基础之上“扬”了起来。

“萧疏白发不盈颠”说明作者年事已高,这一形象的刻画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鲜明的沧桑之意。

“守岁围炉竟废眠”,在初步展现除夜画面的同时,又将作者欢喜的心情体现出来。

在“沧桑”意味之上,突然扬起笔调,这样写更能够将诗中的轻松欢愉氛围烘托出来,更能有效地起到体现作者愉悦心情的效果。

这也算是格律诗写作中的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诗巷在格律诗写作课程中对其有过详细的讲解,相信跟随课程的朋友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颔联更加具体: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守着蜡烛,慢慢地品尝着年夜酒,直到将酒喝干。

这个画面裁剪很具有代表性,它曾是千万个家庭在除夕夜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所共同经历的场景。

而这一画面的呈现,也无不将读者带入到诗的意境中,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从前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除夕夜。

“灯花”的添入,为画面晕染上温暖的色彩,“酒”的添入又为画面带来了颇多的热闹气氛,将浓郁的年味予以进一步的呈现。

“倾囊”“买春钱”再出画面,把作者乐享儿孙绕膝、乐享新春氛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的心情很欢愉,而这种“欢愉”则又从颈联中流露得尤为鲜明: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听到爆竹的声音,感觉自己童心还在,看到新换的桃符,也偏偏能勾起自己的老兴来。

在前两联的描写中,作者都重在突出视觉效果,而此处的颈联则将听觉效果也加入进来,使得诗的画面变得更加丰盈。

“爆竹”这一物象,可以说在将春节的气氛烘托到最浓郁的程度的同时,也非常有力地振奋了读者的心情,让我们借助这特有的声音,看到了作者与家人欢庆新春的其乐融融的景象。

一“爆竹”一“童心”,二者搭配,情趣盎然,活力无限,节日的美好尽在其中。

后面一句乃借换桃符的场景,再次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动而兴奋的心情。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鼔角声响起,庭院里的梅花也正开得娇艳,五更的时候人们欢笑着相互拜新年。

孔尚任的这首诗属于描写非常细腻的一首。作者将时间暗穿于其中,沿着时间这一条轴,把内容一点一点地丰富起来。

从“围炉”到“剪烛”,从“听烧爆竹”到“拜新年”,一个完整的欢度除夕、喜迎新春的过程便展现于我们的眼前。

这其中的每一个场面皆令人兴奋、令人心潮澎湃,我们不仅从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新气象,更是感受到了来自于家的温暖、来自于美好生活的希望。

尾联在人们相互拜年的热闹景象中结束,虽然言尽,但意味久存,给人意犹未尽的阅读体验。

爆竹传来新岁至,梅花开盛晓春临;借以此诗,祝愿各位看官春节愉快,新年吉祥如意!

也请各位将自己想说的话留在评论区,为自己,也为看到此文与评论的每一位朋友。

与诗词为伴,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更多精彩呈现,我们每一期都有约。

相关文章

杜甫名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行”读háng还是xíng

闲来无事浏览网页,发现了一个文章,文章大致内容是说小学语文课本中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行“读音为”xíng“,上了这么多年学,后来又当了老师,一直读一行(háng)白鹭上青...

20句暖心而不俗的中秋祝福语,祝中秋快乐,花好月圆,人好家圆

那一年,中秋的祝福短信比月亮还亮还记得那些年,手机短信还很流行的时候,每逢中秋佳节,总能收到满满一屏幕的祝福短信,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表情包,也没有那么多精心制作的5页面,只是一句句朴实的文字...

【经典悦读】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责任编辑:罗荣滔编辑:刘璐图片来源:摄图网译文来源:古诗文网...

雁飞南与北,相思秋与春

大雁是迁徙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移,春天到达北方,秋天来时则回到温暖的南方。在萧瑟寂冷的秋天,大雁排成整齐的队伍,不顾艰险飞往南方,空中不时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据说古时还可依靠大雁传递书信,是谓“鱼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诗人杜甫身居白帝城,浮想联翩,联想到许多往事,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书法演绎诗文:原文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麟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里,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