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个好人皇帝好到什么程度(历史人物好人)
公元1022年55岁的宋真宗去世,正是北宋开国第62年。北宋王朝又一次发生权利更迭,年仅13岁的赵祯即位,当上了北宋王朝的第4任皇帝,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好人皇帝宋仁宗。宋仁宗虽然贵为一国之君,说他是位仁慈的君主一点也不过分。他坐拥天下的财富,但生活却极为简朴。
有一年初秋,宋仁宗很长时间食欲不佳,周围工作人员非常着急。于是一个官员献上俱有健食、开胃功效的蛤蜊。宋仁宗看到蛤蜊,便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上供那个大臣只好老实地回答说,从远道的海边运来的。宋仁宗又问要多少钱,那位大臣回答说共27枚蛤蜊,加上人工打捞、运输、加工费共2万7千钱。宋仁宗生气地说:“我常常告诉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花费28000块钱,你叫我如何吃得下,我只需一碗稀饭就解决的事,成本不过二毛钱!”
宋仁宗在位时,对人才极为重视。重才、选才、提拔人才,以矮个子晏殊为代表。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晏殊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大兴学校,任用范仲淹为老师,教授学生知识。学生从这所学校毕业后成为当时的知名文人和朝廷重臣。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宋庠、宋祁、欧阳修、王安石等一大批人才都出自晏殊的门下。宋代的兴学之风从这时开始。
这些如果没有当朝皇帝仁宗的支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仁宗朝时期也被称为宋代人才最多的朝代。宋仁宗听政的时候,很善于纳谏,而且对于臣下的进谏虚心接受,有时臣下滔滔不绝地说,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点也不生气,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臣下的建议。
其中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就曾屡屡犯颜直谏,有一次包拯上书请求免掉三司使张佐尧的职务,但是张佐尧是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包拯的理由是他平庸无长,不能尽到职责。因此宋仁宗有点为难,又不想得罪张贵妃。于是便想了办法,让张佐尧去当节度使。就这样包拯还不愿意,认为不妥,并且言辞更加激烈。宋仁宗生气地说:“你就是抓住张佐尧不放了,节度使是个粗官,你又何必如此计较。”
包拯不客气地回答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在包拯的坚持下,张佐尧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仁宗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宫中对贵妃说:“你只知道要你的伯父做宣徽使,你可知道包拯是御史呀?他不同意,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1063年,仁宗皇帝辞世,他的死宋朝百姓举城痛哭悲恸不已。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是一位仁民爱物、心系众生的好国君。甚至敌对国家居然也举国哀伤,这就有点出乎意料了。当仁宗的死讯传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宋使的手痛哭失声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意思是说你们这个皇帝真好,42年来我们没有发生过战争。看来做皇帝做到这份境界,不论在哪里,都会赢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