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自遣》,28字道尽人生百态、智慧得失,尾句更是千古名句
文|兔兔兔
人生得失,如潮起潮落。有人困于名利,有人苦于执念,而晚唐诗人罗隐仅用28字写下一首《自遣》,以醉眼狂歌的姿态,道破红尘俗世的无常与洒脱。诗是这样写的:
《自遣》
罗隐〔唐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千年后读来,句句如刀,刺破现代人的焦虑与迷茫——原来“躺平”与“摆烂”的智慧,古人早已参透!
一、得失之间,笑看风云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诗的开篇便是一剂猛药。罗隐将人生的得失比作一场即兴演出:得意时放声高歌,失意时转身离场,愁恨再多,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这种看似消极的态度,实则是历经十次科举落第、半生潦倒后的豁达。
现代启示:职场竞争、财富焦虑,多少人被得失绑架?罗隐的“高歌”与“休止”,恰如当代人需要的“断舍离”——放下执念,方能轻装前行。
二、“今朝有酒”背后的生命哲学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句诗曾被误读为颓废的享乐主义,实则暗藏深意。罗隐并非鼓吹醉生梦死,而是以酒为盾,抵御现实的荒诞。他深知“醉”不过是一时麻痹,酒醒后“旧愁叠新愁”的困境依旧。
历史对照:曹操借杜康解忧,陶渊明以菊酒避世,而罗隐的醉态中多了一份自嘲与抗争——既然无法改变世道,何不守住内心的清醒?
三、28字中的艺术密码:重叠与矛盾
全诗仅四句,却通过“即”“今朝”“明日愁”等词的重叠递进,形成回环往复的咏叹调。前两句如快刀斩乱麻,后两句似醉语呢喃,矛盾中暗含统一:表面的放纵,实为对现实的无声控诉。
文学价值:这种“以狂写悲”的手法,比直抒胸臆更撼动人心。正如梵高的《星空》用扭曲表现宁静,罗隐用醉态揭露了一个时代的压抑与荒诞。
四、千年共鸣:为何我们仍需要《自遣》?
在“内卷”与“躺平”拉锯的今天,罗隐的诗意外贴合现代情绪。它不提供答案,却撕开一道裂缝,让我们直面两个终极问题:
- 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诗中的“悠悠”不是麻木,而是接纳命运起伏的韧性。
- 何为真正的自由?“明日愁来明日愁”并非逃避,而是将生命切割成“当下”的片段,在破碎中寻找掌控感。
结语:
读《自遣》,有人看见颓唐,有人悟到豁达。但或许,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人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战场,而是在得失交错中,活出“半醉半醒”的智慧。下一次焦虑袭来时,不妨问问自己:若千年后的罗隐穿越至此,他会如何笑对房贷与中年危机?
编辑 兔兔兔 图片来源 豆包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505024562833244672"></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