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马超曾提出一条击败曹操,全取关中的良策,为何没有被采纳?

booxun1个月前 (08-04)知识百科6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秋天,曹操差点没能活着渡过黄河。

他坐在胡床上,身边是呼啸的箭雨,身后是数千追兵。

船工中箭倒下,许褚一手端起马鞍挡箭,一手撑船往前划。

而在河对岸,马超正挥刀催马,眼里满是杀意。

这不是小说情节,而是公元211年,潼关外真实发生的一幕。

那时候,曹操已经基本掌控北方,正准备西进关中。

关中一带地势险要,是天生的屏障,也是战略要地。

可就在他刚准备绕过潼关,从蒲阪渡黄河时,一支关西联军横空出世,阻住了他的去路。

这股联军不小,由马超、韩遂、侯选、程银等十几部人马组成,号称十余万。

起初他们守住了潼关,没让曹操直接进入关中。

曹操便改道,准备从黄河下游蒲阪渡河,绕个圈子进入西北。

谁也没想到,真正让曹操感到棘手的,不是这十几万兵马,而是马超一个人的一句话。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曹操后来回忆起这场战争时,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句话,不是夸他武艺高,也不是因为他勇猛,而是因为他那没被采纳的建议——

宜于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

意思很简单,别等他们渡河,直接在渭北(黄河西岸)布防,让曹操的军队被卡在河东。

那时候曹军粮草补给全靠河东,撑不了二十天。

听起来有道理,操作起来也不复杂。

可这条计策没被用上。

韩遂反而说了一句——“可听令渡,蹙于河中,顾不快耶?

意思是,等他们渡河一半再打,这样更痛快。

这俩人意见不同,最终韩遂的方案被采纳。

于是,曹操顺利渡河,马超带兵追击,差点射死他,但没成功。

等曹操站稳脚跟,战争的主动权就彻底转移了。

这事儿说出来,其实挺让人唏嘘的。

马超不是没眼光,他恰恰看清了问题所在。

那时候的曹军,虽然兵强马壮,但要从蒲阪渡河并不容易。

黄河在潼关前绕了个大弯,曹操需要先从蒲阪渡到河西,再折返回去渡渭水,才能进入关中。

整个过程要两次渡黄河,一次渡渭水,地形复杂,组织难度很高。

而且,河东一地的粮草根本养不起十几万人的战争机器。

只要拖住,不用打,曹操就得退。

问题是,这支关西联军,说是十部联军,其实各打各的算盘。

马超的军纪本就不严,其他人也差不多。

比如那次追击曹操,丁雯放出牛马吸引马超部队,结果马超的兵一看牛马,马上散了队,去抢牲口了。

曹操就这么脱了身。

再比如,曹操兵分两路后,关西军竟然没能阻止他第二次渡河。

那时候,徐晃已经在黄河西岸建立了滩头阵地,曹军顺利二渡黄河,接着往南推进。

马超、韩遂等人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调兵去渭水口阻挡,但已经晚了。

曹操用了个巧法子。

他派人架桥,又利用寒冷天气,在沙地上泼水结冰,用冰沙筑起坚垒。

等天一亮,曹军已经过了渭水,占了南岸。

从那以后,关西联军再也没有还手的机会。

他们开始被动求和,曹操当然不答应。

贾诩趁机挑拨离间,联军很快分裂,最后全线崩溃。

马超拼死一战失败,退守汉中,再无翻盘机会。

今天再看这段历史,最让人感慨的不是战争过程,而是那句没被采纳的建议。

如果马超的方案真的被采纳,哪怕只是延迟曹操渡河的时间,战局也许会拖得更久,甚至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但说到底,这不是单靠一个好点子就能改变的战局。

马超确实有眼光,也有勇气。

但联军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缺乏执行力。

那会儿,十部军阀联起手来,不是为了共同目标,而是为了各自利益。

真正打起仗来,谁也不肯拼命。

战争不是比谁说得好听。

谁能调动资源,谁能下狠手,谁就能活下来。

曹操赢了,不是因为他方案最好,而是因为他能让人听话。

他有贾诩、徐晃、朱灵这样的人,也有后勤系统、军纪制度,更重要的是,他有耐心和方法。

马超输了,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所依赖的那一整套体系,本身就不靠谱。

从那以后,曹操顺利拿下关中,马超再也没能独立领兵。

参考资料: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裴松之注,《三国志注》,中华书局,1959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山阳公载记》,收入《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六。

相关文章

宋词十大经典之作(十首顶级绝美的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辛弃疾最经典的100句诗词,每一句都直击人心,读10遍也不厌

在宋代,辛弃疾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将军,上马能持刀杀敌,下马能提笔赋词。做将军,战绩斐然,写词,佳作频出。他的生命里,有沙场、有壮志,也有理想,有田园。如果你想了解辛弃疾,那么,一定要读一读他的...

杜甫酒醉丧生

杜甫,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被誉为“诗圣”。他有一个癖好,喜爱饮酒,而且他最后竟死于醉酒。杜甫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酒的名句。他在《醉时歌赎郑虔》中写道:“得...

杜甫写给妻子的一首情诗,无一爱字,却是我读过最深情的诗

杜甫是唐朝的“诗圣”,也是一代“情圣”,他和发妻做到了真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有人说杜甫是因为贫穷,所以才那么专一,但其实也并非如此,唐宋又穷又花心的诗人不在少数。例如柳永也很落魄,但他一生红颜无数;还...

每日诗词|杜甫《前出塞》

前出塞九首o其二【唐o杜甫】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注释死无时:时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走马:即跑马。脱:去掉不用。辔头:当泛指马的...

许日辉|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

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文/辉叔(广东/许日辉)(一)月映人间大地明,夜阑珊火满江城。举杯遥祝中秋节,独望冰轮寄故情。(二)月色偷窥桂子香,金风漫过旧荷塘。中秋又到人间驻,一片乡思两地藏。(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