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句千古绝唱:一句成为酒鬼的口头禅,一句成为青年的座右铭
咱都知道曹操啊,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嘞!有人说他是奸贼,也有人说他是英雄,这评价是天差地别呀。
不过呢,要想知道曹操到底是个啥样的人,从他的诗句里或许能看出点门道来。
他有三句诗那可是千古绝唱,一句成了酒鬼的口头禅,一句成了青年的座右铭,还有一句那也是流传千古,可有名啦!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三句诗背后的故事。
要说曹操的诗句,先得说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句。
都知道酒这东西,老早就有了,从夏商周那时候起,就出现在人们生活里了。
传说中,酒是杜康发明的,他可是夏朝的君王,大禹的后代呢。
那时候粮食丰收,没好地方储存,杜康就把粮食放树洞里,结果粮食发酵出了酒,杜康就成了“酒圣”,酒也常被叫做“杜康”了。
曹操这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是出自《短歌行其一》呀。
这诗是在赤壁大战前写的呢。
那时候曹操可厉害了,破了乌桓,平了辽东,还掌控了西凉,眼看就要统一中原啦。
可谁能想到呢,他最爱的谋士郭嘉去世了,这对曹操打击可不小,就像断了一臂一样。
曹操也因此意识到人才太重要了,就写了这首诗来招揽贤才。
曹操在诗里感慨,人生就像朝露一样短暂,忧愁太多,只有喝酒能解忧。
其实他哪是真的想喝酒呀,就是借酒抒发忧愁,感叹自己没贤才相助呢。
可没想到,这句诗被酒鬼们当成了口头禅,他们才不管曹操的忧愁呢,就知道喝酒,真是本末倒置啦。
曹操还说愿意像周公一样,为了迎接贤才,饭都可以吐出来再吃,可见他对人才是多么渴望呀。
再说说曹操的《观沧海》,那也是一首很有名的诗呢。
袁绍死后,他儿子带着乌桓人入侵中原,曹操就带兵去征讨乌桓。
一开始因为郭嘉生病没跟着,曹操打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后来有人给曹操出主意,找了条小路,曹操绕开难走的地方,才打了胜仗,统一了北方。
凯旋的路上,曹操心情那叫一个好啊,就写下了《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诗句多有气势呀,把曹操那种掌控全局、豪情万丈的心情全写出来了。
他打了胜仗,觉得自己可厉害了,那种成就感,简直没法形容,感觉天下都在自己掌握之中呢。
不过呢,曹操可不是那种一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的人哦。
就在写了《观沧海》没多久,他又写了《龟虽寿》。
里面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成了好多人的座右铭呢。
那时候曹操都五十三岁了,在古代,五十岁就算是个坎儿了,身体容易出毛病,可曹操没觉得自己老了就不行了。
他把自己比作老马,就算老得站都站不稳了,可志向还在千里之外呢。
这说明曹操很清楚人生短暂,但是他没有沉浸在悲伤里,而是想着要继续招纳贤才,再创一番大业。
他知道生命有限,但人的志向和力量是无限的,只要保养好身心,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从这三句诗里,能看出曹操真是个心怀大志的人啊。
他虽然做了些不合礼法的事,可在那个乱世,他能有这样的志向和抱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他的诗影响可大了,不光当时好多人喜欢,后世也有很多人推崇呢。
南朝的时候,有个大将军王敦,就常在酒后咏唱曹操的《龟虽寿》,可见曹操的诗有多受欢迎了。
现在不管啥古代诗词选本,基本都少不了曹操的诗,特别是《龟虽寿》和《观沧海》,那都是雅俗共赏的上品呢。
曹操的诗直抒胸臆,不矫揉造作,很有感染力,所以才能流传千古,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呀。
曹操这个人,真是让人佩服呢。
他能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方霸主,靠的可不光是武力,还有他的智慧和才情呢。
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想法和志向。
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文学家,能文能武,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可不多见呀。
想想看,曹操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面对,还能写出这么有力量的诗句来激励自己和后人,这得有多大的胸怀和勇气啊。
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让多少人在年老的时候,还能保持一颗奋斗的心,不向岁月低头。
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让多少人感受到了那种豪迈的气概,想要有一番大作为。
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虽然被酒鬼们误用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曹操的诗很贴近生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谁没有忧愁呢,曹操把这种忧愁和对人才的渴望写进诗里,让后人看到了他感性的一面。
曹操的这三句诗,就像三颗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它们不仅是曹操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表达,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通过这些诗,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曹操,也能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不知道大家读完这些诗,有啥感受呢?是不是也觉得曹操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呀?
来源说明:本文内容主要根据所提供的原文素材,结合从正北方网等网站搜集的相关资料整合创作而成,参考资料有《曹操<龟虽寿>赏析》等,旨在通过对曹操经典诗句的解读,展现曹操的人物形象和其诗句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