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解,第一六.一〇章 君子九思
一六.一〇 君子九思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1):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1),见得思义。”
【注释】
(1)难:灾难,这里由于忿恨所带来的的后果会非常难以收拾。
(2)思:考虑,思量。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君子提升自己修养的基本方法的一种总结。所谓“思”就是脑子里始终有根弦儿、有个念想,时刻提醒自己对自己所作所为进行检视,以使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都要取得一定的结果或者效果。这是孔子实用主义的体现。而“九”指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视听言行等最基本的举动,君子只有自觉地从日常生活的基本方面入手,不断地加强自我要求,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孔子总结的这个“九思”,看起来似乎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是相当有难度,就拿“视思明”来讲,大部分人不要说做到了甚至连“思”的概念都没有。大部分人看见就是看见了,并且认为自己看见的就是真实的,至于是否看明白了、是否搞清真像,不会产生疑问。实际上,我们的看,往往是被动地视觉接收,所看到的至多是部分事实而不是真相。要想得到真相,就需要带有目的性的、主动地去看,并在看到的事实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探索,直至完全搞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视思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项思量:看,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色,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考虑是否敬重;遇到疑难,考虑怎样向请教;要发怒了,考虑会带来什么后患;看见可得的,考虑是否符合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