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论语》晨读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booxun1个月前 (08-03)知识百科7

【論語譯註】

13.24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⑴。”

“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譯文]子貢問道:“滿鄉村的人都喜歡他,這個人怎麽樣?”孔子道:“還不行。”

子貢便又道:“滿鄉村的人都厭惡他,這個人怎麽樣?”孔子道:“還不行。最好是滿鄉村的好人都喜歡他,滿鄉村的壞人都厭惡他。”

[注釋]⑴未可也——如果一鄉之人皆好之,便近乎所謂好好先生,孔、孟叫他爲“鄉愿。”因之孔子便説:“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15.28)又説,“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3)這可以爲“善者好之,不善者惡之”的解釋。

【讀音與詞義補充】

好,讀hào,喜好。

惡,讀wù,厭惡。

【論語集註】

好、惡,並去聲。一鄉之人,宜有公論矣,然其間亦各以類自為好惡也。故善者好之而惡者不惡,則必其有苟合之行。惡者惡之而善者不好,則必其無可好之實。

【論語注疏】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孔曰:「善人善己,惡人惡己,是善善明,惡惡著。」)

疏「子貢」至「惡之」。

○正義曰:此章別好惡。「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者,言有一人為一鄉之所愛好,此人何如?可謂善人乎?「子曰:未可也」者,言未可為善。或一鄉皆惡,此人與之同黨,故為眾所稱,是以未可。「鄉人皆惡之,何如」者,此子貢又問夫子,既鄉人皆好未可為善,若鄉人眾共憎惡此人,何如?可謂善人乎?「子曰:未可也」者,言亦未可為善。或一鄉皆善,此人獨惡,故為眾所疾,是以未可。「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者,孔子既皆不可其問,自為說其善人也。言鄉之善人善之,惡人惡之,真善人也。

○注「孔曰」至「惡著」。

○正義曰:言鄉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鄉人皆惡之,是惡惡不著。若鄉人之善者善之,惡者惡之,則是善善分明,惡惡顯著也。

【論語全譯】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

【晨读笔记】

从夫子回答中可以看出夫子的智慧,其中有很严谨的逻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得向黄老师和各位师友一起学习,真人生之乐也!

我分析一下逻辑空间,然后何老讲其大义,如何

春秋时代的乡,大概有一万多户,另一说是三千多户。人口数量大致在万人以上

在这样的乡里,人人都说他好的人真的就好吗?或问:万人誉之即可誉吗?

这里,在逻辑上存在几种可能:

1,这乡里可能人人都是坏人,没有一个好人,所有坏人都以为好的人,肯定不是好人;这一可能性,皇巜疏》里已指示出来。

2,这个乡里大部分是好人,少数是坏人。作为大多数的好人说这个人好,因为他表面上颇有徳行,满口仁义道德,在一些场合他还可能仗义执言;同时作为少数的坏人也说他好,因为他与他们有所苟合,但由于坏人是少数,与他们苟合不易被发现。这样的人当然不是真正可取可靠的好人。

3,乡里大多数是坏人,少数是好人。作为多数的坏人说这个人好,因为他与他们同流合污;作为少数的好人说他好,因为他不像其他坏人那样对待好人,还可能为好人做些表面上的、看得见的好事。这个人最多只是个好好先生,而不可能是可信的、有原则的好人。

4,在这个乡里一半是好人,一半是坏人,或者前面两种可能情况即好人多坏人少或好人少坏人多,但坏人为了统治、控制好人,便推出一个最坏的阴谋家,把他塑造成好人,并通过欺骗好人来赢得好人的信任与赞誉。

由于乡人都赞誉一个人逻辑上存在这4种可能,所以孔子说“未可”也

乡人皆誉而未必可誉,那么,乡里众人皆毁又如何呢?

孔子以为,也一样不可因众人毁之而即可毁之

因为逻辑上也存在几种可能:

1,所有乡人都是坏人,坏人所恶者,非恶也。

2,坏人恶之,因为这个人不再与坏人苟合,好人恶之,因为此人曾与坏人苟合,虽然现在正弃旧自新。

3,一个大好人为了救度、教化坏人,深入坏人中,好人恶之,因为他与坏人为伍,坏人恶之,因为他是异类,虽与坏人为伍却不与之苟合。

所以,不可众人毁之,而毁之。

不可众人誉之而誉之,不可众人毁之而毁之。这让人想起后来卢梭所言,不可以众意(the will of all)为正当性之依据,而必以公意(the general will)为依据,也即以普遍意志为依据。

所以判定、识别一个人是一个好人,最可靠、最可取(虽然不一定是绝对可靠)的办法就是好人誉之而坏人毁之。

因为真正的好人必是有徳行的人,必是心中有明确的普遍原则、是非标准,而行有规范、事有法则,因此他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好人面前按原则办事,在坏人面前也坚守原则,拒绝一切诱逼,不容任何破坏普遍法则、普遍道义的行为发生。结果必是坏人小人毁之,而好人善之。

从夫子这一段话里可以引伸出许多原则性精神。特别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君子,在任何处境下都有,也应该有对普遍原则的坚守与担当,不可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可无原则地混世。

这段话很有意思,这是子贡问的一段话,我们知道子贡的身份是商人,从商人的角度来说,无疑喜欢所有人都喜欢他,然而这种喜欢隐藏着一种基础,就是可能为一种没有内在原则的利益而喜欢,或者只是表现出喜欢,故当子贡问,如果一乡之人都喜欢一个人,那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指出,这不可以或者是掩盖了某种大义,因为只有丧失大义,而苟且于现世的某种东西,才可能赢得所有人喜欢。子贡又问,那如果所有人都讨厌这个人,又如何呢?既然所有人喜欢不好,那所有人不喜欢又如何?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子贡还未能得孔子之中庸之道,而尚落于两端,或从两端发问。而夫子则扣其两端而用用中,指出,不若良善之士喜欢,而不良善者害怕讨厌他了。

【论语汇】【原文链接:www.lunyuhui.org】

相关文章

白居易最忧伤的一首诗,经历过的人才能读懂,读一次哭一次

这个世界很大,我们能在人海中相遇,本就是一种缘分。但有些人来到你的生命,留下了难以遗忘的温暖,却无法陪你走到最后。正如大唐诗人白居易,世人皆知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是大唐最潇洒、最乐天的诗人,但你可知...

每日经典诵读 | 国学小名士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诗三百首》究竟有多少首?最为后人引用的诗句,不是李白的

谚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我国,《唐诗三百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知道《唐诗三百首》共有多少首诗吗?收录了位多少诗人呢?其中收录的诗人谁的作品最多呢?其中哪首诗最长呢?唐代是我...

长图壹站|诗词山东①·以《望岳》闻名的杜甫竟没登上过泰山?

山东人杰地灵造化神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必打卡地虽然那时没高铁、没相机、没美颜但他们拥有独特的打卡方式——诗词五一假期让我们跟着古诗词一起来云游山东!第一站:泰山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是历代帝王封禅地文...

许日辉|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

七绝《举杯遥祝中秋节》十二首文/辉叔(广东/许日辉)(一)月映人间大地明,夜阑珊火满江城。举杯遥祝中秋节,独望冰轮寄故情。(二)月色偷窥桂子香,金风漫过旧荷塘。中秋又到人间驻,一片乡思两地藏。(三)一...

20句暖心而不俗的中秋祝福语,祝中秋快乐,花好月圆,人好家圆

那一年,中秋的祝福短信比月亮还亮还记得那些年,手机短信还很流行的时候,每逢中秋佳节,总能收到满满一屏幕的祝福短信,那时候,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表情包,也没有那么多精心制作的5页面,只是一句句朴实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