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白居易《忆江南》千年未褪色的江南记忆,如何用81字征服后世?

booxun2个月前 (07-28)知识百科8

时隔 13 年,再次来到上海。此刻,在回程途中,我打算开始撰写今日的日志。每个周日,我都固定以赏析古诗词为内容,今日便重读白居易的《忆江南》。

这组诗共三首,第一首泛泛回忆江南,第二首聚焦杭州,第三首则着笔苏州。就在这从江南返程的路上,让我逐句精读这组诗吧。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开篇直抒胸臆,一个“”字,看似平常,却高度概括了江南之美,"旧曾谙"意为昔日熟悉,点明这回忆源自亲身经历,为全词奠定了怀旧的基调。首句与末句"忆江南"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情感闭环,强化了对江南的深切怀念之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以强烈色彩对比勾勒江南春景。"红胜火"写朝阳映照下江边繁花的热烈,"绿如蓝"(蓼蓝染料般的深绿)状春江之澄澈,红绿相映,展现生机盎然、浓艳绚烂的视觉冲击。


能不忆江南?”用反问收尾,强化眷恋之情,余韵悠长。

总结一下,从第一句就说“江南好”,具体好在哪里呢?诗人选取两种典型景物:旭日东升时,江边红花艳胜火焰;春天降临,江水绿比蓼蓝。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而最后“能不忆江南”的反问,更是水到渠成,将诗人难以抑制的追忆之情推向高潮。


江南色彩丰富,素有水墨江南、胭脂江南、翠微江南等诸多说法。而诗人仅选取“绿水”、“红花”这两种看似简单的景物,却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挥洒出大片鲜明色调,从漫长的时光与广阔的空间中,凝练出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典型意象,为读者带来余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此句从第一首对江南的泛泛忆念,转而聚焦于具体之地 —— 杭州。“最忆”突出对杭州的深刻怀念,与第一首末句“忆江南”遥相呼应,进一步深化对江南特定地域的情感。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此句选取了杭州的代表性意象:灵隐寺赏桂,相传月宫桂子飘落于此;以及在郡亭枕上观赏钱塘江潮。一个“”字,尽显闲适高雅之趣;“枕上看”则生动描绘出悠然自得之态,动静结合,营造出幽远与壮阔并存的美妙意境。


这两句词,皆有人与景,以人观景,人作为主体。上句以动观静,“山寺”、“”、“”本为静态,而主人公“寻桂子”的举动为动态,如此以动观静,使静态的景物也仿佛随主人公的探寻而灵动起来。下句则以静观动,动静结合,别具韵味。

何日更重游?”这么好的景色,什么时间还能重游呢?怅惘之问,流露重返故地的渴望。

注意这一首中“山寺月中寻桂子”,不仅是回忆,更体现一种精神境界。

据《南部新书》记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

既然寺僧能拾得,他人也有此可能,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便也渴望拾得几颗。他有感于山寺桂花“月中种”的神话传说而特来“寻桂子”,其目的为何?是想寻得月中桂子亲手种植,为人间增添幽香,还是神往月中仙境,借之感慨人世沧桑、探索宇宙奥秘?

白居易青年时曾因避乱旅居江南,活动范围大致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及周边地区,50 多岁又相继在杭州和苏州为官。因此,其晚年“忆江南”时,不同阶段的追寻想必也有所不同。


第三首,照应第一首的结尾和第二首的开头,从“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冠下,追忆苏州往事:“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即一面品尝美酒,一面欣赏美女双双起舞。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此两句聚焦于苏州的人文风情。"春竹叶"点明美酒之名,尽显饮食之雅致;"醉芙蓉"则将舞女的姿容比作醉态的荷花,生动形象。"双舞"所展现的动态美,更衬托出吴地独有的柔媚风韵。

早晚复相逢?”此时作者已 67 岁,退休之后身体欠佳,这句词饱含着他对再次与苏州相逢的期盼,进一步深化了对苏州的眷恋之情。


这三首词,从时间上从今时回溯往日,从空间上由洛阳遥忆苏杭,时间与空间跨度极大。每首词的前两句,皆抚今追昔,作者虽身处洛阳,心却驰向江南;中间两句,以无限深情追忆江南最难忘的往事;结句又回归当下,表达对美好记忆化为现实的希冀。

全词仅 81 字,却能多层面吸引读者,使其仿若目睹主人公赞美、忆恋江南春景的神态,进而想象其精神活动,进入作者所说的“情交”境界。


这三首词之美,令人赞叹。众多文人墨客皆曾挥毫泼墨,歌颂江南美景,但从浩瀚古诗文中择选最能整体代表江南者,这组《忆江南》当仁不让。其独特的色彩美学、精妙的结构艺术以及通俗雅致的语言风格,跨越时空,成为东亚文化中江南意象的共同源头。


接下来谈谈这组词的写作背景。

该组词作于开成三年(838 年),此时距离白居易卸任苏州刺史已过去 12 年,他 67 岁了,居住在洛阳。以现代观念,退休后的他有钱有闲,既对江南如此怀念,理应故地重游。

然而,直至 846 年去世,这八年间,白居易一直在洛阳附近活动,未再远行。这一方面源于身体因素,更主要是路途遥远。在唐代,从洛阳到江南(如杭州、苏州),无论走运河水路还是陆路,往返至少数月,且旅途颠簸。此时的白居易已达古代标准的‘耄耋之年’,长途旅行风险极高。

他在《衰病》中感慨‘老辞游冶寻花伴,病别荒狂旧酒徒’,足见身体已无法承受长途跋涉。所以,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更多是对青春记忆与理想岁月的回望,这种“纸上重游”赋予江南一种令人神往的魅力。


如今交通便捷,一日可行千里万里,重游似乎轻而易举。但人总会受到各种羁绊,就像我虽喜爱江南,却也很少前来。

相关文章

辛弃疾最脍炙人口的30句诗词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5、醉里挑灯看剑...

把酒话桑麻——古诗词抄写打卡第11天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田家邀》柴门里,黄米饭的香气推开篱笆,树影叠成环,把村庄轻轻合上。山脊线,在瓦檐外越...

克拉默练习曲技术分析

克拉莫,又译作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Johann Cramer,1771.2.24.-1858.4.16.),原籍德国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和钢琴教师。1771年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著名音乐世家,是原...

落落续句诗: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

昨夜中秋人月圆,今怀离恨远乡关。椿萱不舍盈盈泪,——·上联:滴滴椿萱泪上联:今朝别去乡关月上联:月圆人聚散下联:黄花篱外寂寂开,云里雁徘徊,今宵同看乡关月,月满楼台·——抛砖引玉、落落诗词原创——七绝...

重阳诗词汇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

蒋尚文书法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