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诗佛”王维心中宏伟壮阔的《终南山》赏析

booxun2个月前 (07-25)知识百科4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作者】

王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人称“诗佛”。

【译文】

面前这巍峨挺拔的终南山高高地插入了云霄,它快要靠近天帝的住所了。这绵延不绝巍巍的山峦,已经延伸到了那遥远的海滨了。

站在山峰下,向下回望山下,只见眼前白云缭绕连成一片云海,青霭迷迷蒙蒙进入山中,什么都看不见了。

终南山的南北是如此的辽阔,只见它连绵扩展,延伸到了尽头。而中峰两侧的千岩万壑都在变化着,不同的山谷中的天气,也是不同的,不断地在发生着各种阴晴的变化。

我想在山中找一户人家,准备去投宿,于是,我就隔着涧水,向那樵夫询问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公元741年至744年之间,当时的诗人曾经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

【赏析】

本诗是一首山水诗,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赞叹了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诗人用夸张的语气,描写了终南山的远景。仅仅十个字,就勾勒出了终南山的总轮廓,体现了山的高远。从远处遥终南山,只见主峰“太乙”与天空相连接。终南山连接甘肃、河南两地,离“海隅”很远。在诗人的视野里,是看不到终南山的首尾的。这里诗人通过夸张的语气,表现了终南山的高远和雄伟。

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是近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此时的山中,白云弥漫,四周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云雾之中。诗人在这云雾缭绕中,仿佛漂浮在白云中,周围云卷云舒,青霭漫漫,令人疑似在仙境之中。诗人通过细致的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终南山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诗人进一步展开了读者眼前的画面,描绘出了从山北遥望终南山的景象。此时的诗人,已经到了终南山的“中峰”,举目四望,周围的一切尽在了眼中,只见山的南北辽阔幽远,千岩竞秀,万壑纵横,各种姿态,竞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末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个时候的诗人,游兴大增,为了更好地欣赏终南山的壮观景色,就产生了“投宿山中人家的想法,于是他就“隔水问樵夫”了。这末联中的“樵夫”,出现在了这宁静安祥的画面中,使画面变得更加形象而生动了,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也使本诗变得更加意趣盎然了。

本诗风格境界博大,气势磅礴,笔墨之中既有雄壮之奇,又兼细腻之妙,同时,又蕴含着壮观与奇妙,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人感到一种美妙的视觉与心情体验,仿佛自己来到了云雾缭绕而雄伟壮丽的终南山中。




相关文章

七律 红颜知己(五首)

(一)天 上 仙 风 下 九 重,青 阳 犹 自 照 芙 蓉人 来 画 史 丹 砂 录,花 落 秦 楼 玉 笛 逢。万 丈 珠 光 明 月 满,一 泓 冰 水 碧 波 冲。年 馀 最 喜 登 朝 客,...

辛弃疾最经典的1首词 悲壮的气势冠绝古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辛弃疾寄给爱国志士陈同甫的一首词,通过描写早年自己在抗金部队里的豪情壮举,表达了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也抒发了因年岁已高,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同时也描绘...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87《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何记忆?诗名:过故人庄。拜访老朋友的田庄。作者:孟浩然。诗词:一、二句:故人具鸡...

杜甫写给妻子的一首情诗,无一爱字,却是我读过最深情的诗

杜甫是唐朝的“诗圣”,也是一代“情圣”,他和发妻做到了真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有人说杜甫是因为贫穷,所以才那么专一,但其实也并非如此,唐宋又穷又花心的诗人不在少数。例如柳永也很落魄,但他一生红颜无数;还...

七律·中秋夜

#醉美中秋赏味指南# 文/厚德载物金风送爽月光明,玉果飘香笑语频。饼似银盘秋色映,糕如甘露众心惊。家家户户团圆乐,岁岁年年节日新。舒袖嫦娥欢起舞,人间天上一家亲。...

「唐」王勃《蜀中九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蜀中九日》。意思是说: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呢?这是一首怀乡送别的绝句,也叫做《九日登高》,写于公元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