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诗词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秒懂百科)

booxun2个月前 (07-24)知识百科6

作者:(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是王勃在长安送友人去四川时所写,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引到时友人即将上任的地点,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三秦,五津”为地名对”,属对精严。气势雄浑壮阔,极为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明同样是远离故乡,宦游异乡,有着惺惺相惜的宽慰之意。为求官漂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犹如奇峰突起,高度概括了深厚的友情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两句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友谊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意脉流通,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格浑成,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相关文章

辛弃疾最经典的100句诗词,每一句都直击人心,读10遍也不厌

在宋代,辛弃疾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将军,上马能持刀杀敌,下马能提笔赋词。做将军,战绩斐然,写词,佳作频出。他的生命里,有沙场、有壮志,也有理想,有田园。如果你想了解辛弃疾,那么,一定要读一读他的...

八首古诗词中的幸福观,原来如此简单!

  幸福,是一种牵挂。  总有一串美丽的曾经羁绊柔肠,总有一个人时常牵挂着你的目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幸福,是一种陪伴。...

穿越千年!看看古人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九九”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数字而秋天也是一年非常好的时令在古代重阳这一天人们都要家人团聚、登高望远遍插茱萸、赏玩菊花让我们穿越千年一起来欣赏古人诗词里的重阳...

【格律诗词五首】人月圆·月过中秋

作者:东篱雨菊月明千里今何夕,冰魄挂山楣。过鸿时节,人间天上,好梦相追。中宵露白,花黄可掬,花泪如垂。秋情无限,流年似水,且尽荷杯。鹧鸪天·望月有怀月出家山小阁楼,乡心悬露树梢头。旧时欢笑犹萦耳,世路...

十五首有关九月的诗词,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农历九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它的雅称有很多:季秋,暮秋,玄月,菊月……秋意正浓,秋色正美,正是一年最有诗意时。一草一木,一声一色,无不涤忧除烦,予人悠悠之感。十五首...

荔枝精选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jiāng bì niǎo yú bái ,江碧鸟逾白,shān qīng huā yù rán 。山青花欲然。jīn chūn kàn yòu guò ,今春看又过,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