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从年少到暮年,这位词人抗金北伐矢志不渝,临终前仍大呼"杀贼”

booxun2个月前 (07-23)知识百科8

作者:李大奎



古代耀眼的"文武全才"里,有这样一位英雄,不仅写下"沙场秋点兵"、"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豪放"的宋词,还曾直接在抗金前线参战。他的一生,倾注了伟大的爱国情怀,直到临终前,仍大呼"杀贼!杀贼!"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一代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一、年少时: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字幼安,号嫁轩,1140年出生,1207年病逝,卒年68岁。他一生投入抗金,为恢复中原而殚精竭虑,一腔赤诚全部倾注于呕心沥血的词作中,这就是有名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年少时,辛弃疾所在的家乡济南早已沦陷,辛弃疾的爷爷辛赞被迫接受金国委任的职务,屈辱而又痛苦地生活。沦陷区的老百姓都深受金军的迫害,与之水火不容,恨不得早些驱走侵略者。

在沦陷区济南长大的辛弃疾原本酷爱写词,很有才华,目睹了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便一边从文,一边习武,用心攻读兵书战策,刻苦训练杀敌本领,立下此生为恢复中原而鞠躬尽瘁的宏愿。

公元1161年,金军在完颜亮的率领下,再次南下入侵南宋。时年21岁的辛弃疾趁机揭竿而起,聚集沦陷区两千青壮男儿,一起参加义军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部队。



在耿京的重用下,极具文学才华的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负责机要工作,掌管义军的印信。还受命联络南宋政权,以期遥相呼应,一举打败金军。

就在辛弃疾赶往临安完成联络任务后返回义军部队的途中,没有想到的是,耿京在海州抗金时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噩耗传来,令血气方刚的辛弃疾大怒,亲率50名骑兵连夜赶往5万人的金军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敌军,活捉张安国后,又立即狂奔千里,把张安国押到临安,交给南宋朝廷处置。

这是辛弃疾最豪迈也是最后一次直接上前线作战,以致他中年后无奈归隐铅山时,回忆此次参战的"金戈铁马",不由得感慨万分,遂写下掷地有声的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这首追忆自己征战沙场的宋词,酣畅淋漓地描绘了自己披肝沥胆的将军形象,有力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理想后来却又壮志难酬的无奈情怀。

因为辛弃疾的这次作战,竟成了他一生的唯一,此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亲临一线抗敌。



二、青年时:看我把栏杆拍遍

豪情万丈的青年辛弃疾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武侠气,令宋高宗赵构刮目相看,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步入仕途。时年,辛弃疾25岁。

在此期间,锐气风发的辛弃疾那里感知到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并不想与金对抗的妥协思想,仍凭着自己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志向,提出了有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有名的主战想法。

但宋高宗没有理睬辛弃疾带兵打仗的本领,只欣赏他可以管理地方的实际才干。

于是,辛弃疾在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从25岁到42岁期间,没有机会亲临一线上阵杀敌,而是被频繁调动,先后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之类的地方官职,主要负责地方民政和社会治安等等事务。

辛弃疾28岁时(公元1168年),出任建康通判。期间,他苦闷地登上建康赏心亭,遥望秦淮河,回想当年亲自参加战斗的壮志与豪情,感叹如今没有机会了,只能在地方工作,悲愤地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在这首词里,辛弃疾百感交集,远望千里楚天,滚滚长江,尽管山河风景如画,可家国之恨,何时才能一统中原?我已把玩吴钩,拍遍九曲栏杆,但无人理我,不提家乡鲈鱼的鲜美,只叹流年似水,壮志成灰,热泪,怕只有多情的歌女为我拭去哟。

全词字里行间浸透着辛弃疾的抑郁苦闷的心境和诚挚无私的爱国之情。

后来,辛弃疾在湖南任安抚使时,还专门训练了一支作战勇猛有2500人的嫡系部队"飞虎军",以期能得到启用,可以"收拾旧山河"。

遗憾的是,辛弃疾始终未能如愿。

41岁时,辛弃疾又被调任为知隆兴府,已知朝廷意图的辛弃疾失望之下,有了归隐的考虑,即在上饶着手修建"带湖庄园",打算今后与家人长住于此。便为之取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



三、中年后:桑麻长过屋山头

公元1182年11月,42岁的辛弃疾被监察御史王蔺诬陷,以"用钱如泥沙"之罪弹劾,随及被免去"知隆兴府"职务。

自此,中年后的辛弃疾便在"带湖庄园"闲居,归隐赋闲长达二十多年时间。

期间,辛弃疾只短暂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安抚使和冲佑观等职务。大部分时间只能是"壮志未酬",过着乡民一样的平淡生活。

无奈之下,辛弃疾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大量"遣兴抒怀"的词作,一跃而成文坛一代大家,有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最有名的"鹅湖之会"即是辛弃疾青壮年时期的轶闻佳话:

鹅湖是辛弃疾在上饶的"鹅湖山"寻古觅幽打造的文化胜地。第一次"鹉湖之会"系他35岁知州南昌兼江西安抚使时,与理学大师朱熹、著名学者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人在1175年6月在鹅湖举办的高峰论坛,从初三到初八,六天时间,主要是哲学方面的学术探讨。

第二次"鹅湖之会"则是辛弃疾中年以后在"带湖庄园"归隐闲居时,与好友陈亮(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在1188年的冬天,在鹅湖一起凭窗远眺,欣赏雪景,纵谈军政,一共畅叙了十来天,史又称"辛陈会"。辛弃疾"带湖庄园"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桥旁修有斩马亭(现为铅山县文物保护单位),二人"斩马盟誓"的壮志豪情流传至今。辛弃疾为之写下《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不难看出,辛弃疾的这首唱和词,感情饱满,既赞美了好友陈亮的高尚品德,又表达了与陈亮保持一致,彼此坚持主战,恢复山河的决心和豪情。

只可惜,辛弃疾终究未能大显身手,尽管晚年碰上难得一遇的良机,不过也转眼即逝。



四、到晚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因"主战派"朝侘胄在1203年被宋宁宗赵扩启用为相,64岁的辛弃疾在其推荐下再度出山,有望实现初心,北伐抗金。

辛弃疾先被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因晋见宋宁宗建言金国"必乱必亡"论,令宋宁宗一时高兴,头脑一热下,便赐其金带,加封辛弃疾为宝谟阁待制,到抗金前线的镇江当知府。

临到晚年,辛弃疾得以重用,且授军职,可以重振精神,重返战场收拾旧山河,心情自是格外明快,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他在登临北固亭时,抚今追昔,写下千古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强烈的北伐抗金、实现山河一统的爱国情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谁知,这只是昙花一现,辛弃疾最终还是没能再上战场,与金军真刀真枪大干一场。在谏官谗言毁损下,激昂的辛弃疾一下被贬,立即被改任为朝散大夫之类的虚职。

辛弃疾"主战"的梦想终成空。

在深感自己上阵杀敌的心愿难以实现后,无奈之下,辛弃疾只好又皈依词坛,写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等等"婉约"风格的宋词,表达了自己往事成风,只愿在"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村生活中了此残生的与民同乐之情。

就在辛弃疾郁郁寡欢中,宋宁宗打算再度任命他为兵部侍郎统兵北伐,但此时年迈的辛弃疾已病重卧床,无法就任,只好请辞。

1207年9月,辛弃疾病逝于江西铅山,卒年68岁。临终前,他仍喊着"杀贼!杀贼!"。这一悲壮的场景令宋宁宗大为感动,即追封他为"龙图阁待制",享四品大员的哀荣。后来,宋理宗加赠"光禄大夫",宋恭帝追赠为少师,谥号"忠敏"。



【作者简介】李大奎,汉族,七O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唐赛儿起义失败后,朱棣为何下令“尽逮天下出家妇女”?

你认识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吗?他到底杀了多少人?

给岳飞彻底平反的南宋权臣韩侂胄是怎么样一个人?

相关文章

辛弃疾鲜为人知的10首词,能读过三首就算知识渊博了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一生纠葛了无数的恩怨悲愁,可格局之外别有洞天,他如此昂扬磊落,正是壮志如歌,婉然开辟词之新境,今天我们来欣...

腊八节|一起来读读有关腊八的诗词吧!

腊八,即农历初八。这一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春节临近,年味是越来越浓啦!在冬日里喝着暖心腊八粥的同时,不妨也来品读一些有关腊八的一些经典诗词。在古代,以腊八为题材的诗词可是着实不少……《腊日》【唐】杜甫...

苏东坡:以月为伴,诗咏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这样问道他的一生,似乎总与月亮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苏东坡那些大而难的时刻几乎都发生在中秋纵然苦涩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看得比别人多比别人美,比别人圆又一年中秋让我们跟着东...

重阳节第三期|重阳节手绘图片设计素材、重阳节诗句

重阳节和中秋节哪个节日先过?答案当然是中秋节啦,易图网(yipic.cn)上一期已经为大家带来了一组中秋节日海报,本期就为大家带来一组重阳节海报,和设计师们一起从重阳节海报和重阳节诗句中探寻重阳节的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些借重阳节写情的优秀诗词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节日素有登高祭祖、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人们借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以重阳节为题材创作...

在绝句中感受杜甫对春天的复杂情愫 感受一场关于爱花、恨花的千年往事|听阿来讲杜诗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杜诗被公认为在唐诗中冠绝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杜甫对律诗、绝句等各种诗体都能充分驾驭,并且都独辟蹊径达到很高的水平。4月8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