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三四段教后总结:在喧嚣中坚守理想
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熠熠生辉的梦想,可是踏上逐梦征途,方知前路荆棘丛生。有的人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梦想,比如说电影《哪吒》的导演饺子。
在课文《离骚》节选的第二段末尾,屈原也道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辅佐君王、革新政治、振兴楚国。那么,在逐梦的路上,他遇到了哪些阻碍呢?
在《屈原列传》中,我们知道,楚怀王曾经重用过屈原。屈原曾担任左徒一职,与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参与政令的制定与发布,甚至草拟宪令,对外接待各国来访宾客,一时风光无限。
后来,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王怒而疏屈平。”怀王不能分辨忠奸,身边小人太多,致使怀王一再做出错误的决断,楚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疏远屈原;
楚怀王轻信张仪,与齐国断绝盟友关系,楚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楚怀王听信谗言,错失杀掉张仪的好机会;
楚怀王听了子兰的话,前往秦国被扣留,最终客死于秦国。
在第三段中,屈原说“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结合《屈原列传》中的内容,可理解“浩荡”一词。意指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不能选贤任能,使朝政混乱、楚国一步步走向衰落。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众女”指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他们为求个人荣华富贵,阿谀奉承怀王,歪曲事实,陷害屈原。
“固世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句话道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小人当道,他们互相勾结,阿谀奉承、迎合讨好楚王,排除异己,为求高官厚禄不择手段。比如说上官大夫,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诋毁屈原,不顾国家利益颠倒黑白。还有当权者靳尚,因为贪图私利,向张仪透露楚国实情。
君王不辨忠奸、小人投机钻营、社会风气败坏。身处于如此污浊的环境之中,又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屈原感到痛苦、忧愁、烦闷。芳香怎能与污秽同流合污?与小人为伍,那无异于按下了楚国灭亡的加速键。
在喧嚣与纷扰中,理想与现实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走投无路的屈原也会迷茫、不知所措,内心深处泛起归隐的涟漪。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理想,屈原的内心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对于屈原来说,这理想,就是使命啊!
面对小人排挤,初心不改;流放之际,心系国家;创作《离骚》《天问》《九歌》等大量作品,借诗歌抒怀。屈原在困境中用文学作品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激励了无数后人为理想信念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