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古文观止详注直译: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下)

booxun2个月前 (07-21)知识百科5

屈原列传(下)

司马迁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会面)。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不要)行。”怀王稚子(幼子)子兰劝王行:“奈何(为何)绝秦欢(友好)!”怀王卒(最终)行。

译文:当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想跟楚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相信,不如不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他说:“为什么拒绝秦国的友好!”怀王最终还是去了。

入武关,秦伏兵绝(断绝)其后(后路),因(于是)(扣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听从,答应)。亡走赵,赵不内(纳),复之秦(又到秦),竟(终)死于秦而归葬。

译文:(楚怀王)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断绝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了怀王,从而要求割让土地。楚怀王大怒,没有答应。逃亡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逃)到了秦国。最终客死在了秦国又运回楚国安葬。

长子顷襄王立(即位),以(用,任用)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全,都,尽)(怨)子兰,以(因)劝怀王入秦而不反(返)也。

译文: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即位,(顷襄王)任用他的弟弟子兰做令尹。楚国人都埋怨子兰,是因为他劝怀王进入秦国,(怀王)却没有返回来。

屈平既(也)(怨)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牵挂)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同义连用,期望)君之一(忽然)悟,俗(世俗)之一改也。其存(挂念,关怀)君兴国而欲反覆(改变)(指楚国衰败的现状),一篇之中三致(表达)意焉。

译文:屈原也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眷恋着楚国,心里牵挂着怀王,没有忘记想要返回朝廷。期望怀王突然醒悟,世俗很快改变。他怀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改变楚国衰败的现状,在一篇文章之中三次表达这种意愿。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返),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无论)愚智(愚笨与明智),贤不肖(贤明与昏庸),莫不欲求忠(忠臣)以自为,举贤以自佐(辅佐自己)

译文: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因此最终可见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人君无论愚笨与明智;贤明与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効1力),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而圣君(圣明之君)治国(太平的国家)累世(连续几代)而不见(现)者,其(也许)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译文:然而亡国破家相互连续,而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连续几代却不出现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所谓忠诚的人并不忠诚,而所谓贤明的人并不贤明。

怀王以(因为)不知忠臣之分(职分),故内惑(迷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疏远)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挫败)地削,亡(丢失)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被)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译文:怀王因为不懂忠臣的职责本分,所以在朝内被郑袖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却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国家一的六个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患啊。

《易》曰:“井泄(通“抴”,淘去污泥)不食(吃,饮用)(此句比喻贤人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为(使)我心恻(悲),可以汲(取水)。王明(圣明),并(全,都)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足以,能够)福哉!

译文:《易经》说:“井淘去了污泥,却没有人喝里面的水,使我心里伤悲,(因为)井水是可以汲取饮用的。君王圣明,(人们)都能得到他的福佑。”君王不圣明,怎么能够得到福佑呢!

令尹子兰闻之(指屈原怨恨他),大怒,卒(终于,竟)使上官大夫短(诋毁,谗言中伤)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贬谪,放逐)之。

译文:令尹子兰听到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竟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很恼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至于江滨(指汨罗江边),被(披)发行吟(吟于)泽畔。颜(面)色憔悴,形容(身形容貌)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全)世混浊而我独清(清白),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清醒),是以见放(被流放)。”

译文:屈原来到汩罗江畔,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咏。脸色憔悴,身形面容干瘦枯黄。渔翁见了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什么缘故就到了这里?”屈原说:“整个社会混浊不堪而我独自清白;众人全部昏醉而我独自清醒,因此被流放(到这里)。”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凝结,拘泥)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转变)。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助、掀)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吃)其糟(酒糟)而啜(饮)其醨(薄酒)?何故怀瑾握瑜(比喻心怀美玉般的品格)而自令(使自己)见放(被放逐)(语气词)?”

译文:渔翁说:“圣贤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而能够跟随世俗转变。整个社会混浊不堪,为什么不追随那潮流而助推那波澜呢?众人全部昏醉,为什么不(跟着)讨吃那酒糟而且蹭饮那淡酒呢?为什么心怀美玉般的品性而让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洗头)者必弹冠,新浴(洗澡)者必振(振动,抖动)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受物之汶汶(mén昏暗,玷污)者乎!宁赴(投入)常流(长流,江水)而葬乎(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洁白,光明)之白而蒙世之温蠼(qú尘滓重积的样子)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怀抱)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译文: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会弹掉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落衣服上的尘土。人又有谁能用自身的高洁,接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入江流而葬在江中鱼腹内,又岂能让高尚的品德蒙受世俗尘滓的玷污呢!”从而写了《怀沙》赋。

于是怀抱大石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这类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被称赞);然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委婉含蓄)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而)削,数十年竟为(被)秦所灭。

译文: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爱好文辞而且以善作辞赋被人称赞。可是(他们)都效法屈原那委婉含蓄的辞令,始终无人敢于直言进谏。屈原之后楚国一天天地削弱,几十年后竟被秦国灭掉。

自屈原沉汩罗后百有(又)余年,汉有贾生(指贾谊),为(指贬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指贾谊所写《吊屈原赋)以吊屈原。

译文: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以后又(过了)一百多年,汉朝有位贾谊,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他)路过湘江,写了一篇《吊屈原赋》投入江水中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到)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落泪),想见(想像)其为人。

译文:太史公说:我读了屈原的《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叹他的壮志(不能实现)。到了长沙,看到屈原自己沉水自尽的深潭,不曾不留下眼泪,想像他的为人。

及见贾生(贾谊)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才,才干),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使自己)若是(如此)。读《服鸟赋》,同死生(把生死等同看待),轻(看轻)(失去,指失官)(就职,留任),又爽然(茫然)自失矣。

译文:等见到贾谊凭吊屈原(的文章),又责怪屈原以他的才干,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能容纳,却使自已(落到)这般地步。读了贾谊的《服鸟赋》,(他)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把去和留看得很轻,又感到自己心中茫然若失了。

 (完)

相关文章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这六首古诗词献给最好的朋友

宋代汪洙曾写了一首诗,言人生有四大喜,乃: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朋友,是除了亲人之外最重要的一类人。他们会给予我们陪伴和帮助,甚至于有些神仙友情不输于爱情,或者发展成亲情。这...

送孟浩然之广陵

初中的同学们,我们小学的时候,都学过李白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大家都可以背诵,诗句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送别诗,这是本首诗的基调。但是诗中的离...

杜甫这六个写作的名句,教你如何下功夫写诗

很多读书人都是很崇拜杜甫的,他的写作功夫真是了得,特别是诗歌,记录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为诗圣和诗史。杜甫一生创作了三千来首诗,现在见于《杜工部集》和《全唐诗》的约有一千五百首。杜甫求...

从毛泽东诗词中,可以读出他对杜甫《秋兴八首》的重视

杜甫的《秋兴八首》,从诗艺上讲,这组诗在意象营造和句式结构上都对律诗有所创制,成为七律的经典范式,所以历来诗家都十分注重研读学习。古典诗词造诣很深的毛泽东也是这样。 毛泽东对他最喜欢的一些古典诗词,往...

初中生古诗词名句默写填空100题,看看你能答出多少?

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100首古诗词,看看你能答对多少?答对1~25道,你将获得小试诗才称号答对26~50道,你将获得风雅小生称号答对51~75道,你将获得儒风小贤称号答对76~100道,你将获得诗词达人...

初中语文:8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打印出来给孩子练习

前几天给大家分享了【初中语文-7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附答案)】,今天就有孩子家长私信我说:“我家孩子该上初三了,能不能把8年级的也发下?我想让他暑假复习一下”所以今天就接着整理了一份【初中语文-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