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说文解字》第468课:细说“诎”字,成语“大直若诎”是啥意思

booxun2个月前 (07-17)知识百科5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一个汉字:“詘”。“詘”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诎”。其详情如下:

詘(诎)。读q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詰詘也。一曰屈襞。从言出声。”形声字。许慎认为诎的本义有两个:

其一、言辞屈曲。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二字双声,屈曲之意。”邵英《群经正字》:“诎,今经典多用屈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诎)字从言,当与吃同意。凡单言离者,皆曲之转声也,亦以典为之。”

也就是说,诎本指言语迟钝,言语不利落。《广韵·物韵》:“诎,辞塞。”类似于“吃”,即“口吃”,讲话结巴或不善言辞。《史记·李斯列传》:“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聪明但不善言辞。(这是赵高对胡亥的夸赞)。

后来“诎”多用来指“弯曲”,同“屈”。《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杨倞注:“诎与屈同。”这就像提起皮袍的领子,然后弯曲五个手指去抖动它一样,那数不清的裘毛就完全理顺了。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最正直的好似弯曲的,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这里的“诎”,用的就是弯曲的意思,后来,大直若诎发展成为成语,“诎”字字义又引申为“委曲、随和”,最正直的人外表看来反而委曲、随和。

其二、屈曲的折叠衣裙。《礼记·丧大记》:“凡陈衣不诎。”孔颖达疏:“谓舒而不卷也。”凡是陈列的“敛衣”(即殓服),都不可折叠。

在本义之外,诎字还有很多用法:

(1)屈服。《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敌国不待试而诎。”杨倞注:“诎,服也。”古代圣王的兵器,不过是戈、矛、弓、箭罢了,但是敌国不等他使用就屈服了。《韩非子·难势》:“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贤人之所以屈服于不贤的人,是因为贤人权力小、地位低。

(2)屈辱;冤屈。《玉篇·言部》:“诎,枉曲也。”《吕氏春秋·壅塞》:“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于是宋王大怒,把派去的人冤杀了,接着又派人去察看齐兵。《汉书·宋宝传》:“道不可诎,身诎何伤?”师道不可屈辱,个人受到冤屈又有什么损害?

(3)尽;穷尽。《墨子·公输》:“公输盘之攻城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孙诒让《墨子闲诂》:“谓盘技已尽,墨守有余。”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公输盘方法用尽,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4)短缩;缺少。《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但诎水观耳。”龟峰山峦叠嶂的险奇是雁荡山所没有的,只是缺少水文景观罢了。

(5)声音戛然而止貌。《礼记·聘义》:“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轻轻一敲,(玉石)声清脆悠扬,结束时又戛然而止,像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6)副词。相当于“反”、“反而”。《战国策·秦策四》:“一举众而注地于楚,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高诱注:“诎,反。”一旦出兵与楚国结怨,反倒让韩、魏支持齐王称帝,这是大王失策之处。

此外,诎还是姓氏。《万姓统谱·勿韵》:“诎,汉诎强。见《印薮》”

“诎”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之46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相关文章

北宋文学家张舜民诗词,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宋代: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卖花声·题岳阳楼宋代: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

描写【水】,60句最经典的诗句,背下来,你也才华横溢!

以下是写水的60句经典古诗词,涵盖不同朝代、不同诗人的名句,与君分享!张若虚"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漫过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飞瀑。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

古诗文经典名句50句

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天下英雄谁敌手?辛弃疾经典诗词30首

一、《青玉案·元夕》 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翻译:满城...

唐诗-5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