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最初作者是流落民间的建文帝朱允炆

booxun2个月前 (07-08)知识百科7

靖难之役之后的建文帝去哪里了,一直是一个历史谜团。流落民间后的建文帝去哪里了,经历如何,生活状况怎么样,我们其实可以从明代产生的两部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找到蛛丝马迹。而这些蛛丝马迹的暗示,也证明了这两部小说的作者实际上是同一人,就是落难民间的建文帝朱允炆

《水浒传》暗示了建文帝朱允炆是如何逃出生天的方式及逃亡后的生活。

有野史记载朱允炆是借助和尚的身份逃出来的,危及时刻,朱允炆拿出朱元璋留给他的锦囊妙计,就是剃刀和袈裟,而在《水浒传》中,通过武松和鲁智深逃难的暗示,实际上真实的补充完善完善了这个细节。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真实再现了流落民间后的朱允炆的政治理想和心路历程。

建文帝朱允炆借《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展示了自己失败后的心路历程。逃生之初,建文帝朱允炆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的,也没有真心看破红尘想当和尚,出家只是为了掩饰身份避免被朱棣发现而已,他想过东山再起,想法还很强烈。正因为如此,在水浒传中才有酒肉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本是修行之人,却也上了梁山。

梁山从造反到招安,实际上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翻盘计划之一,是他在敌我实力对比悬殊下不得已而设计的一种方案,通过造反到招安,皇位可以是叔叔朱棣的,但通过水泊梁山的起义,显示自己的实力,让叔叔承认自己的实力,给自己一个活命的机会和在朝廷中适当的位置,这应该是中期的设想。

前期的设想则是体现在《三国演义》中,前期因为自己是曾经的皇帝,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和实力,朱棣把首都搬到北京后,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在南京建立东吴政权,和朱棣划江而治,和自己爷爷朱元璋一样,先当吴王,然后夺回失去的江山。

然而,随着朱棣统治的巩固和自己实力不如的逐步认识,朱允炆不得不降低标准,从而由“三分天下到一统江湖”的《三国演义》方案到“造反招安”折衷的《水浒》方案了。

《三国演义》应该是朱允炆逃亡前期的作品,那时候他雄心万丈,不甘心爷爷交给他的事业被叔叔抢走,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也不愿意过陪伴青灯古佛孤寂一生的日子。而《水浒传》是他中后期的作品,108条好汉大多是忠于他的旧臣和遗孤。现实中,他们可能也有所行动,但在朱棣锦衣卫特务组织打击下不断减少,随着时间推移也不断老去。

一次次失败让朱允炆心灰意冷也逐渐清醒起来,不仅早就意识到《三国》方案不可行,造反招安称臣也不会被放过,而他身边的旧臣遗孤的一个个失去也让他心疼不已,后悔为了自己的事业野心而让他们受到连累。

于是,他有了真正皈依出家的心,鲁智深和武松的结局也就是他的结局。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最初的作者可能是朱允炆,所以里面暗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朱允炆逃走之初应该还在南方,后来估计隐居在山东水泊梁山附近,然后又到了苏杭一代,他还是留恋长期生长的南方的,最后病逝于苏杭,坐化是他理想的最后归宿。

相关文章

我们的节日·中秋 | 那些关于中秋的诗词

中秋明月满人间天涯共此时今日让我们在最美的中秋诗词里寄一份情思送一份关怀道一声祝福愿人间相聚,月圆人更圆END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些借重阳节写情的优秀诗词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日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节日素有登高祭祖、赏菊、插茱萸的习俗,人们借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以重阳节为题材创作...

从毛泽东诗词中,可以读出他对杜甫《秋兴八首》的重视

杜甫的《秋兴八首》,从诗艺上讲,这组诗在意象营造和句式结构上都对律诗有所创制,成为七律的经典范式,所以历来诗家都十分注重研读学习。古典诗词造诣很深的毛泽东也是这样。 毛泽东对他最喜欢的一些古典诗词,往...

元好问《雁丘词》是写情之作吗

作者:徐晋如(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金代文宗元好问,号遗山,他的《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一向被认为是歌颂爱情的杰作: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

书法图集欣赏:杜甫《绝句》三首

楷书:杜甫《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行书:杜甫《绝句》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楷书:杜甫《绝句》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

清明不只是“清明”,原来我们过了三个节

今天,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风轻雨润。一派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清明”也由此得名。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