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相一首奇绝之作,仅28字,大气磅礴,结尾两句冠绝千年
咱们背古诗总说"诗人想象力丰富",到底有多离谱?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李白看庐山瀑布,张嘴就是"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脑洞放现在就是科幻电影特效师。
李商隐更绝,把谈恋爱说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比喻放短视频平台能成爆款文案。
苏轼直接把西湖当成西施姑娘,夸人家"淡妆浓抹总相宜",妥妥的古代美妆博主。
但要说最让人拍大腿的操作,还得看北宋宰相曾公亮。这位诗人在镇江甘露寺睡了一晚,随手写了首28个字的诗,最后两句直接把长江装进屋里,这波操作连现代VR技术都甘拜下风。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福建泉州人,年轻时考中进士,一路做到宰相,活到80岁退休。放在今天,就是连续三十年拿A的公务员,退休金拿到手软的体制内赢家。但人家业余爱好是写诗,一出手就搞了个大新闻。
镇江的北固山甘露寺,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地方,《三国演义》里"周郎妙计安天下"的现场。到了唐宋时期,这里成了看长江的黄金观景台。当年李白、白居易都来打过卡,但谁也没想到,最绝的游客诗作会出自一个当官的。
"枕中云气千峰近"
曾公亮躺下就发现不对劲:枕头怎么湿漉漉的?原来长江水汽太猛,屋里云雾缭绕。普通人可能抱怨"这破屋太潮了",诗人却说"我躺在千座山峰的云海里"
"床底松声万壑哀"
刚躺平,床底下又传来"呜呜"怪声。其实是江风刮过松树林,但曾公亮硬是听出了"千山万谷在哭嚎"。
注意这个"哀"字,不是伤心,是那种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震撼,就像在电影院看灾难片时的音效。
"要看银山拍天浪"
实在睡不着,爬起来想看看长江真面目。结果大晚上黑灯瞎火,啥也看不见?没关系!诗人脑补出月光下浪头像雪山一样扑向天空,这画面比《海王》特效还带感。
"开窗放入大江来"
最绝的来了!正常人开窗看江,曾公亮却说"我把整条长江放进屋了"。这感觉就像你在家开窗通风,突然太平洋的海水哗啦冲进来——但人家写出来就是霸气,长江像活过来似的往屋里闯。
藏在诗句里的霸气豪情:
潮乎乎的枕头(触觉)、 鬼哭狼嚎的风声(听觉)、脑补的银色巨浪(视觉),这配置比现在4D影院还齐全。诗人愣是把小破屋搞成了IMAX全景声影厅。
枕头=千座山,床底=万里谷,窗户=长江入口...这波操作简直就是古代版"折叠空间",比《星际穿越》早玩了一千年。
明明是人看江,偏说是江闯进屋。这反转套路现在网红文案还在用:"不是我在追星,是星星奔我而来"——人家宋朝人早玩剩下了。
当年王安石看到"两山排闼送青来"(青山推门送绿色进屋)已经很惊艳,没想到曾公亮更狠——直接让长江破窗而入。明代大V杨慎刷到这首诗狂点赞:"二十八个字写得比长江还汹涌!"
现在去镇江旅游,站在北固山上看长江,还能听见导游说:"当年有个宰相在这儿开窗放长江,把我们都吓一跳!"这诗就像给长江装了永动机,让北宋那夜的浪涛,至今还在纸面上翻滚。
来源:公众线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