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诵读⑩《清平乐》笔记+课堂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词诵读⑩《清平乐》笔记+课堂解析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惜春词,词人通过描写春天在不知不觉间离去,无法追寻,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出于苏轼门下,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主要作品有《清平乐》《满庭芳·茶》《菩萨蛮》等。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因,凭借。

译文:

春天回到哪里了?四处一片沉寂,没有它的踪迹。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了,记得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可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啼叫,又有谁能知晓它的意思呢?看吧,一阵风起,黄鹂鸟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解析:

这是一首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上阕写词人寻春,先是将春天拟人化,写春天悄悄归去,把春天刻画得可爱、鲜活,然后写词人想要唤回春天,与春天同住,表达了词人留恋春天、不舍春归的感情,充满天真、浪漫的情趣。

下阕写词人追春,先写无人知道春的去向,再写词人认为黄鹂可能知道春的去向,奈何却听不懂黄鹂的叫声,最后黄鹂飞过蔷薇远去,表现了词人的无奈。

“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鸣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何在,流露出作者焦急的心情;“因风飞过蔷薇”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也仿佛让人看到词人的目光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 :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 ,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相关文章

八首古诗词中的幸福观,原来如此简单!

  幸福,是一种牵挂。  总有一串美丽的曾经羁绊柔肠,总有一个人时常牵挂着你的目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幸福,是一种陪伴。...

杜甫想念李白写下一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还诞生了一个成语

有人喜欢李白的浪漫潇洒,也有人喜欢杜甫的沉郁顿挫,关于两人谁是“诗坛一哥”的争论,千年来都没有定论。虽然后世经常有人为这两位争吵不休,但是在杜甫的心中,李白一直是他的偶像。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两人第...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诗人杜甫身居白帝城,浮想联翩,联想到许多往事,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书法演绎诗文:原文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麟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里,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

和孩子一起读诗|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和孩子一起读诗12一月星期五月落乌啼霜满天,冬天也是读诗天~央广新闻公号和娱乐广播《睡前故事》节目共同推出一档新栏目——和孩子一起读诗。每天一首诗词,让孩子的枕边有更辽阔的世界~临江仙·寒柳清 纳兰性...

古风手绘|重温古人的清明节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你想好怎么过了吗?先来重温一下清明节的“古典模式”吧。→ 祭祀穿越回古代。看窗外,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推开门,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去扫墓,南北山头多墓田...

《苏堤清明即事》宋代·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译文:梨花盛开、和风徐徐的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踏青。到了傍晚,踏青游湖的人们已散去,笙歌已歇,但西湖的万株杨柳却留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