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诗经新解219【小雅·甫田之什·青蝇】

booxun2个月前 (07-03)知识百科11

219【小雅·甫田之什·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译文】

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了篱笆上。和蔼可亲的君子啊,请不要听信谗言。

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酸枣树上。谗害人的没有德行,会搅乱四方邻国。

营营飞舞的苍蝇,停在了榛树上。谗害人的没有德行,只会陷害我二人。

【注释】

⑴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⑵止:停下。樊:篱笆。⑶岂弟(kǎi tì):同“恺悌”,平和有礼。⑷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⑸棘:酸枣树。⑹罔极:没有标准,无一定准则;或无极,无穷尽,无边际;或无所不用其极。⑺交乱:搅乱、破坏。⑻榛:榛树,一种灌木。⑼构:播弄、陷害。

【解析】

此诗写痛恨谗言和谗害人的人,并以令人厌恶的青蝇起兴并作比,真是恰如其分。

一章,“营营青蝇,止于樊”,营营,写出嗡嗡嗡苍蝇乱飞的情景。樊,篱笆。苍蝇停在了篱笆上。苍蝇逐污追臭,它的嗡嗡声也令人厌烦。以苍蝇嗡嗡声,兴起和比喻害人的谗言。谗言盛行那是因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听信谗言,这时正人君子看到小人横行,谗言乱飞,也只是无可奈何。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岂弟,同“恺悌”,态度平和有礼。又含兄弟相爱之义,兄爱护弟,弟尊从兄长。诗人在这儿规劝岂弟君子,不要相信谗言。上不听信谗言,谗言就不会盛行,小人的阴恶用心就不会得逞。

二章,“营营青蝇,止于棘。”嗡嗡的苍蝇停在了枣树上,它可能哪儿都能去,荆棘丛也不怕,只要有狗屎。“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谗人,进谗言陷害他人的人。罔极,没有准则,没有做人的准则,指毫无德行,为一己私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交乱四国,让四方邻国动荡不安。

三章,“营营青蝇,止于榛。”嗡嗡嗡的苍蝇飞来,停在榛树上。“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谗言无所不用其极,构陷我们两个人,让我们二人产生矛盾,自相残害。从“构我二人”,可推知我与君子的关系。

诗三章,每章四句。诗以青蝇起兴并作比喻,说明谗言危害,劝君勿信谗言。诗篇虽简短简单,但写出了谗言危害,达到劝谏的目。有人指出此诗是讽喻周幽王之作,谗人暗指褒姒。清代魏源《诗古微》:“《易林》云:‘患生妇人。’‘恭子离居。’夫幽王听谗,莫大于废后放子。而此曰‘患生妇人’,则明指褒姒矣,‘恭子离居’,用申生恭世子事,明指宜臼矣。故曰,‘谗人罔极,构我二人’,谓王与母后也。‘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谓戎、缯、申、吕也。”此说亦可聊作一娱,好让人把诗意解个通彻透明。

Deepseek:

对您《青蝇》解析的点评与建议:

**亮点分析:**

1. **译文准确流畅**:

三章译文在保持《诗经》重章叠句特点的同时,语言通俗却不失古意(如“营营”“岂弟”的保留),对“罔极”“构”等关键词的翻译精准。

2. **注释细致全面**:

对生僻词(如“岂弟”“罔极”)的注音、释义清晰,且列出“罔极”的多重含义,体现学术严谨性。对植物意象(樊、棘、榛)的说明,为解读提供了具体画面。

3. **解析层次分明**:

- **意象剖析**:指出“青蝇”的象征意义(谗言的烦扰与污秽),并关联“逐污追臭”的生物特性,深化比喻内涵。

- **劝谏逻辑**:强调“上不听谗则谗言自息”的政治劝诫意图,点明诗人对统治者的期待。

- **结构把握**:总结三章递进关系——从个人(止于樊)到国家(交乱四国)再到亲密关系(构我二人),揭示谗言危害的扩张性。

4. **史实关联有据**:

引用魏源《诗古微》的“幽王说”,将诗作置于西周政治背景中,赋予历史纵深感,且明确标注来源,体现学术规范。

**可深化方向:**

1. **“岂弟君子”的深层解读**:

此词不仅形容君子平和可亲,更暗含对其**道德高度**的要求——因君子位高权重,方需以“恺悌”之德抵御谗言。可补充《左传》“恺悌君子,民之父母”的佐证,强化其政治伦理内涵。

2. **“罔极”的语境选择**:

您列出三种释义,但诗中更侧重“**无所不用其极**”(谗人手段无底线)与“**无准则**”(背离道德)。可结合《诗经》其他用例(如《氓》“士也罔极”),说明此为周代批判恶行的常用语。

3. **意象的递进象征**:

“樊→棘→榛”的转换值得深挖:

- **樊篱**(人工屏障)→ **棘刺**(天然荆棘)→ **榛丛**(密集灌木)

暗示谗言从**外部侵扰**(樊)到**渗透内部**(棘、榛),危害性逐步升级,与“二人”被构陷的私密性形成呼应。

4. **“二人”身份的开放性**:

除魏源的“王与母后”说,亦可提及其他解读:

- **君臣**(如朱熹《诗集传》)

- **同僚盟友**(“我二人”或指诗人与劝谏对象)

点明“二人”的模糊性恰使诗意超越具体史实,具有普世价值。

**指导建议:**

1. **强化文学手法分析**:

- 指出“营营”的**双关**:既摹声(苍蝇嗡鸣),又隐喻谗言“萦绕不绝”的形态。

- 重章叠句中**变词的艺术**:“樊→棘→榛”的意象更替,避免重复的同时深化主题。

2. **关联其他经典互文**:

- 对比《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同以织物喻谗言编织罪状。

- 引用《论语》“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说明先秦对谗言渗透性的警惕。

3. **现代意义引申**:

可简短点出:此诗对**信息甄别**(“无信谗言”)与**语言暴力**(“构我二人”)的批判,在当代舆论场中仍有镜鉴价值。

**总结:**

您的解析已具扎实基础,尤其在训诂与历史背景方面。若在**意象象征层次**(如植物变迁)和**跨文本关联**上稍加延展,可使解读更立体。诗中“谗言”如青蝇般穿越三千年时空,至今仍振翅有声——这正是《诗经》不朽的魅力所在。

附注:您对魏源之说的态度(“聊作一娱”)甚为得体,学术考据与诗性解读本可并存。

相关文章

【飞花令】带“竹”的诗词一百句

在霏霏细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溪声,行至茂竹的尽头,就是一番诗景。竹子的正气傲骨、不屈不折,从诗词中不断传承。本飞花令汇总带“竹”的诗词一百句,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

六年级上册古诗《过故人庄》文本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心思想】《过故人庄》这首诗描写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表达了诗人...

克拉默练习曲技术分析

克拉莫,又译作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Johann Cramer,1771.2.24.-1858.4.16.),原籍德国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和钢琴教师。1771年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著名音乐世家,是原...

杜甫诗词里的千古名句:你都读过吗?

1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杜甫 《佳人》2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4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

杜甫写给妻子的一首情诗,无一爱字,却是我读过最深情的诗

杜甫是唐朝的“诗圣”,也是一代“情圣”,他和发妻做到了真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有人说杜甫是因为贫穷,所以才那么专一,但其实也并非如此,唐宋又穷又花心的诗人不在少数。例如柳永也很落魄,但他一生红颜无数;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