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_游岳阳楼记原文翻译注释
阳春三月,老友闵盛荣先生组建了一个旅游交流群,说准备出去玩两三天。
交流群建立后,随后振臂一呼:出去玩去!
号令一出,立即得到了几家的响应。
2025年4月17日早晨七点多,我们15位老人乘坐租赁的中巴车从常德出发,直奔岳阳。11点多,我们到达岳阳楼景区。
我这是第三次来了岳阳楼,第一次来的时候需要购票,第二次来的时候需要半票,这一次完全凭借自己的“老脸”免票了。和前两次相比,景区的游人似乎多了些。
岳阳,地因楼而出名。岳阳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墨客题咏岳阳楼的名句极多,随便可以找出几句,杜甫一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李白一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写出了诗人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孟浩然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白居易一句“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渺。
到了宋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一出,岳阳楼便更加出名了,文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打动了无数具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墨客。
岳阳楼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我们从入口进入景区,一路款步向前,路边有“五朝楼观”,五朝楼观即唐、宋、元、明、清的时期的岳阳楼,只不过是缩小版的,五座小楼环绕在一座水池边。
继续向前,一路上有长廊、小亭、绿树相陪,景色宜人,微风习习,游客熙攘。
不知不觉间便到了岳阳楼的背面,从楼底过道穿过岳阳楼,便到了湖边,虽然有水,只可惜没有范仲淹所描写的烟波浩渺景象。
往左拾级而上,右转再登几级台阶,便到了岳阳楼的正面。据说岳阳楼是少有的木质楼,楼为长方形体,三层、四柱、飞檐、盔顶,资料显示,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形成一个整体,屋顶覆盖着琉璃黄瓦。
岳阳楼有不少楹联,最出名的还是下面这副: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因为岳阳楼为木质楼,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楼上只能有60人游览。入口处有工作人员维护进楼的秩序。从左侧排队进入岳阳楼,一楼悬挂着《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物。沿步梯一路向上到二楼,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再沿步梯上到三楼,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着“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站在三楼,凭栏远眺,虽然也有心旷神怡之感,却无法做到“宠辱偕忘”,这大概就是我一介草民与文人范仲淹的区别吧。
除了岳阳楼,景区还有几座亭子,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 怀甫亭,是岳阳人民纪念诗圣杜甫的地方。仙梅亭,相传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于是建了一座亭子,将石头置于亭中中,名“仙梅亭”。
从岳阳楼出来,我们去了巴陵广场,然后沿着湖边的步道边走边看,景色虽然算不得漂亮,但也有可观之处。
2025年4月20日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