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端午诗,致敬千年不灭的精神_端午诗有哪些
夏日的风,裹着粽叶的清香,漫过季节回廊。
推开岁月的门扉,我们来到了端午。
这是一个追思怀古,传承文化的节日。
汨罗江畔,龙舟飞驰,水花四溅,追寻着远去的忠魂;
艾草青青,悬于门前,碧影摇曳,守护着千年的传承。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三首端午诗,致敬千年不灭的精神。
01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贝琼《己酉端午》
端午时节,风雨潇潇,天地间笼罩着一层晦暗。
汨罗江的浪涛依旧翻涌,却不见有人凭吊屈原。
榴花在雨中肆意绽放,仿佛在嘲笑世人的遗忘。
想起陶渊明,即便无酒相伴,依然能保持清醒的自我,坚守内心的高洁。
屈原又何尝不是如此?
即便身处浊世,依然独善其身,心怀家国大义。
诗人借端午风雨之景,抒发了对屈原忠魂无人凭吊的慨叹。
同时以陶渊明自况,表明自身虽处浊世,却坚守高洁品格的人生态度。
当汨罗江的涛声渐被遗忘,当楚辞的平仄散入尘埃,总有清醒者在无人的角落,以孤独的姿态,守望精神与传承。
风会停,雨会歇,有些信念与精神,永远在岁月深处闪耀。
02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初五端午节,有人送了我一枝艾草。
指尖抚过叶脉,勾起万千思绪。
相交多年的故人,大多归了黄泉,新结识的友人也远在万里之外。
偌大天地,竟只剩孤身一人,在端午的热闹里,咀嚼着苦涩。
揽镜自照,鬓间又添了几许白发,但报国的丹心依然炽热。
想要去三湘,跟随屈原的脚步,无奈大海茫茫,阻隔了去路。
整首诗的情感复杂而细腻。
有庆祝节日的一丝欢愉,有漂泊异乡,故人难见的孤独,有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慨叹,但更多的还是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
纵使鬓染星霜、身世浮沉,丹心不灭,精神不朽。
正如艾草,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在端午的日光里,守候着温暖与忠贞。
03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江面鼓声如雷,龙舟飞驰而过,喧天的竞渡声里,藏着千年未散的悲冤。
山河破碎,身陨国殇,灵魂沉入汨罗江底,再也无法归来。
曾经的金戈铁马、庙堂风云,都在历史的冲刷下消逝不见。
一切兴衰荣辱皆成空影,唯有一曲《离骚》,在世间传唱不衰。
这首诗通过端午竞渡的场景,抒发对屈原的永恒追念。
《离骚》是屈原用血泪凝成的篇章,饱含着对美政的向往,对奸佞的愤慨,对故土的深情。
每一个字都带着炽热的温度,穿越千年,叩击人心。
-EN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