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内容

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历代诗人的精彩描述。

booxun2周前 (09-02)知识百科2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的秋夕祭月活动,这是古人对“月神”表达崇敬之情的重要仪式。这一节日在汉代逐渐普及,至唐朝初年已定型,并在宋朝之后盛行开来。中秋节以月圆象征人团圆,承载着人们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丰收与幸福的祈愿。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为中秋节平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


在中秋节的众多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尤为家喻户晓。相传后羿射下九日,获赐成仙之药,但他舍不得与妻子嫦娥分离,便将仙药交由她保管。不料,嫦娥在八月十五这日误食仙药,飞升月宫。后羿为寄托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此日都会在园中摆放嫦娥喜爱的食物,这一习俗后来广为流传。此外,唐明皇游月宫、貂蝉拜月等传说,也为中秋节的文化底蕴增添了丰富色彩。

历代诗人笔下的中秋佳节

历代诗人对中秋佳节情有独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及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都是传颂千古的佳作。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更是将中秋之月与人间情感紧密相连,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愿。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致,更寄托了诗人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怀念。

中秋节的民俗文化

中秋节自古以来便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祭月作为中秋节 的重要祭礼,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与和睦。此外,人们还会在中秋之夜点亮灯笼、赏花灯、猜灯谜,为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与欢乐。同时,赏桂花、饮桂花酒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亲情的温暖。

相关文章

【经典悦读】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译文: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责任编辑:梁清怡编辑:刘璐图片来源:摄图网译文来源:古诗文网...

诗词 |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求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猎猎风尘,有知己相伴,就足够抵达幸福的彼岸,因为心灵有寄、灵魂有依才是最真实的幸福。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诗词中的知己情深...

克拉默练习曲技术分析

克拉莫,又译作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Johann Cramer,1771.2.24.-1858.4.16.),原籍德国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和钢琴教师。1771年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著名音乐世家,是原...

七律·中秋夜

#醉美中秋赏味指南# 文/厚德载物金风送爽月光明,玉果飘香笑语频。饼似银盘秋色映,糕如甘露众心惊。家家户户团圆乐,岁岁年年节日新。舒袖嫦娥欢起舞,人间天上一家亲。...

「唐」王勃《蜀中九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蜀中九日》。意思是说: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呢?这是一首怀乡送别的绝句,也叫做《九日登高》,写于公元67...

微海报 | 九九重阳 这些诗词你还记得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 唐 ]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